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荷花,虽然觉得没有其他花那么色彩斑斓,蕊香扑鼻,但是荷花纯洁朴素的外表,池塘中飘然伫立的风范,以及在喧嚣人群中那份隐逸傲骨,令我感到荷花是我精神上的一位知己。
中学时一次秋游,同学们都在到处疯玩,而我看到残败的荷花之后,心情全无。盛夏时荷花池边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于是我一个人坐在太湖石,陪伴着池塘中的残荷,久久没有离去。回来后,语文老师按惯例要我们写“幸福生活”的秋游文章,我却鼓起勇气,打破以往“秋游八股”的作文模式,写了一篇自己陪伴寂寞残荷的心情。原以为老师要给我个不及格,没有想到,不但我拿到高分,作文还被帖到范文展示区。在我作文的最后,老师只有一句评语,“秋天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由于对荷花的喜爱,于是爱屋及乌,还喜欢上了以擅长画荷花的古人王冕。看了电视剧王冕之后,也开始学王冕样子,一有机会就提笔画荷花。上课听课无聊时,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只要身边有纸笔,便下意识地画开了荷花。同时也到处收集历史上各位画家们的荷花图,写意工笔,一点不漏。受到王冕荷花风格的影响,我一直更偏爱工笔荷花。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我画荷花的水平也见长。
自打我第一次来到佛教寺院,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完红楼梦,对于佛道世界的一切更是向往。无论是佛家的佛菩萨还是道家的真人神仙,很多都与荷花莲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上海时,每次放学走过一个景德镇瓷器店,我总会对着沿街的橱窗看一会。最喜欢看的就是坐在莲台上的佛菩萨像以及那些腾云驾雾的神仙。其中,合和二仙童、八仙中的何仙姑等,都是手执荷花,飘渺云烟之中,看得我心旷神怡。
中学时读古文《爱莲说》,才知道除了王冕,古代还有一位疯魔荷花莲花的知音。虽然大家对于文中说的是莲花还是荷花有争论,可对我而言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感谢古人周敦颐先生,他完美地表达了我一直想说而说不出来的对荷花的赞美。
去年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众多现代人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而再再而三的近乎侮辱的评论,于是集自己二十多年来看红楼梦的体验,写了一篇《黛玉的尊严》。写完之后,想为文章找一幅插图,无意中看到一幅古色古香的荷花图,大合我意,便和文章一起发到了论坛,并在图下附上黛玉占花签时的评语“风露请愁”。
多年来,不变的,是我对荷花依然的一往情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