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几次刘心武在百家讲坛对红楼梦的分析,本来想听听他读红楼后的感受,但听了之后大失所望,感觉他讲的内容处处是自己对红楼梦研究的心得,和红楼梦小说的主题立意没有太多关系。不少他对红楼的分析和索隐论,也是他自己个人的想法,很多非常的牵强。抛开这些不说,首要问题是,百家讲坛的目的是普及红楼梦还是普及红学。
按照百家讲坛的宗旨,是向大众介绍名著,了解名著的内容和立意,吸引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去读原著。比如于丹的论语庄子,讲的主要是这些经典的内容、立意以及与今天生活的连接点,基本起到了普及经典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心武谈的应该是自己红楼梦读后感的介绍,就算不把所有章节全部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些关键的情节和人物,来介绍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立意。如今倒好,这个讲座整个成了刘心武个人红学研究论文的介绍。
红学观点不是不能讲,但如果能介绍一些和小说情节相关的也很好,如曹家和曹雪芹的生平与红楼梦故事的关系。但刘心武的红学观点分析,甚至到了红楼梦中关于月亮的诗文都在隐射清朝皇子(“月喻太子”)的程度,然后还把香菱学诗做的诗文作为例子来讲。切不说这样的分析是否合理,从读者角度,真看不出来“月喻太子”对了解红楼梦小说的立意有任何帮助。除了介绍一些曹家历史对了解原著还具有些指导意义之外,这样“月喻太子”的牛角尖理论几乎遍布整个讲座。这对于那些连原著都没有看过的人来说,有何益处?
普及红楼梦,应该借鉴一下易中天介绍三国的办法,个人观点可以适当讲,但首先要从人物和故事的分析着手。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心态的发展,来逐步让观众了解讲课人对阅读名著后的感想,再旁引史书,联系现在社会,那就更能令当代观众所接受,达到普及名著的作用。比如说到红楼梦的开始,不必讳言迷信,就应该讲女娲补天石头落选、神瑛灌溉绛珠还泪、太虚幻境渺茫二士、甄士隐好了歌、贾冷二人对贾家的八卦谈话等。如今很多观众连贾府中的主子奴才关系都闹不清楚,讲课人却去花很多时间谈论清朝皇室与红楼梦诗歌的索隐。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红学的漫画。漫画中红学专家们正用放大镜照着曹雪芹的头发,曹雪芹回头对红学专家怒叱:“你们研究我头发干吗”。
有人讲,你说看过原著的人更适合听红学讲座,那很多观众看过80年代电视剧红楼梦啊,那不也算代替读原著了嘛。但可惜的是,这部被认为是红楼梦经典制作的电视剧,主要的败笔之一,就是删除了红楼梦中很多的“梦”和与这部红楼大梦相关的人物,如太虚幻境、薄命司判词、警幻仙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士隐、贾雨村等人,整个电视剧没有几个像样的梦境,几乎成了没有梦的红楼梦。更不用说制作人对故事结尾设计的彻底失败。这么一部电视剧,根本无法与原著相提并论。
还有人说,红楼梦本身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小说,讲故事情节最多就讲到80回,之后都是高鹗的续书,不应该讲下去。这样的观点也有问题。就算是研究红学,请问你能把高鹗完全撇开不谈吗?不管你喜欢与否,高鹗已经成为了红学的一部分,为何在介绍红楼梦的时候就不能提他?就算是你对高鹗续书持100%的批判态度,那也可以谈谈批判的理由,如比较一下脂砚斋和续书的差距。这总比你讲“月喻太子”理论,更有利于普及大家对红楼梦的理解吧。
就目前看来,百家论坛的刘心武论红楼,可以说是最失败的一次讲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