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出道后,在下一直最担心的就是她受伤。由于大梅的体格,大肌肉群的力量很大,自身又重,所以很容易拉伤,而且一旦拉伤,不是小伤。这个在下去年初就谈及。有人讲大梅最大的问题是减肥,其实减肥不当,盲目猛练,最后结果也是受伤。既然减肥如今是话题,那就谈谈减肥。
减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运动员更是如此。一般减肥,需要有(1)医生及时监控
(2)严格而科学地安排饮食和营养摄入(3)科学的锻炼方法(4)持之以恒。四点缺一不可。国外著名运动员,一般要配有体能教练、运动学医生、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医生等。在国外,著名的运动员在大赛前,会把自己关到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让营养师随时控制自己的每日饮食,让医生、体能教练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体能训练。主要的内容就是减少自身体脂,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体力和竞技能力。
发福不是王一梅一个人的问题,过去一位体育界人士就说主攻手杨昊王丽娜太胖。杨昊、王丽娜刚出道的时候,特别是王丽娜,并不是那么膀阔腰圆。作为一名不到30岁的运动员,每天要经受如此大的运动量,身体还会出现明显变胖的过程,就连自由人张娜在国家队和天津队大运动量训练下,居然身体也会发福,本身说明我们的体能训练有一定问题。而国外如俄罗斯的高蒂娜、索格洛娃年近30,体型都没有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对于王一梅,很多人又说她体质与众不同,所以如何如何容易胖等。这句话大家应该很耳熟了,当初不也是很多人这么说蕊蕊的骨头吗。其实任何一名出色的竞技运动员,他们的身体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赵蕊蕊也好,王一梅也好,周苏红也好,张娜也好,各自身体状况都不相同。体能的训练因此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这点我们是有教训的。如今我们接受了赵蕊蕊的教训,小将薛明受益一些。但王一梅的“特例”一来,又手足无措了。其实减肥这门学问,不是主教练、教练组可以做到的。王一梅鸡眼手术后那么短时间内体重如此大幅度增加,完全是不正常的,是我们整体训练的失误。
关于减肥,首先要管嘴巴。不管嘴巴,运动量再大也是白费力(杨昊王丽娜张娜就是例子)。应该给王一梅首先配备一名营养师,监控她的食物的摄入量、品种和时间。高热量、高淀粉类的食品应该严格控制,如米饭类、饺子、面食等。如果要吃,必须是在上午中午时间。减肥也不是一味不吃,控制饥饿感和逆反心理非常重要。通过少吃多餐,用最少量的食物尽量减少日常的饥饿感。午饭、晚餐后不能立刻躺下睡觉,要做些轻微运动。这些需要专家们更具王一梅的情况来制定方案并进行监控。控制饮食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过分地一下子减少饮食量和品种,只会让王一梅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和焦虑,节食过度,由于饥饿感太强,队员潜意识中的逆反力极强,控制不好,一旦放开饮食,后果更加严重。所以严格控制饮食,不是啥都不能吃,而是讲究吃的方法、时间、品种、心理等多方面的组合。
此外就是体能训练。减肥成功60%是饮食因素,运动是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但运动的种类和量必须好好控制,对于训练时的心跳、血糖等指数要严格监控。过度的训练,如果休息不当,很容易出现晕眩、肌肉疲劳等状态。如果运动量太大,加上又在控制饮食,有时候身体为了急需能量,非但不消化脂肪,反而本能地开始消化肌肉以取得即时的能量。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减少运动员的肌体力量,又无法达到减肥目的,得不偿失。运动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稍稍一个动作不对头,某个关节一松,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受伤。王一梅近来减肥训练,短期内较大幅度减轻体重,但是如此快速度的减肥,随后又出现较严重的受伤,似乎和不恰当的减肥训练有一定关系。
一张照片显示王一梅受伤后继续跪着练扣球,这样的方法值得商榷。要她跪着扣球,应该是出于保持她的球感。起跳扣球是要全身力量协调进行的,但跪着扣球是只用上半身力量,扣球队员会很自然拼命用腰部和脊椎力量来“扭”着身体扣。让王一梅“扭着”身体扣球,对于她的腰椎小肌肉压力很大,扣球时猛然扭动腰椎,对于减肥几乎没有作用,反而可能出现其他拉伤。
最近张娜也伤得挺严重,基本都是脊椎关节和小关节韧带的伤。由于她的位置和运动的特殊性,所以体能训练也要跟上,不能一味地猛摔扑救的练,也要注意身体训练。张娜身体逐渐发福,这样在做扑救动作时对身体的压力就更大,所以也要设计一下对她的身体训练。毕竟任何竞技体育,身体素质是本钱。
对于新队员,更是不能用一根标准绳,以谁“抗练”谁“不抗练”而决定一切。虽然国家队队员要有最基本的“抗练”国家队训练量的能力,但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注意训练手段配合队员身体,不应该是队员身体100%配合训练手段,或者用一个队员的“抗练”能力来要求所有其他所有队员。还是应该多请体能、医学、营养、心理等多方面的专家来长期配合训练,合理安排,劳逸结合,最大可能地延长女排姑娘们的运动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