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到北京台红绿灯节目讲黑车,看了很感慨,又回想起自己上班时邂逅黑车的经历。那位开黑车的司机,一看就是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他笑着对我说:“我开出租车有十一年啦,老手了”。正牌出租车司机选择开黑车?这不仅勾起我的好奇心,那这位师傅为何弃出租而选择黑车?
他叹口气,“实在受不了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一个月上交四千五,简直就是公开的黑帮讹诈,交了份子钱,不管维修,不管这个不管哪个,所有费用都是出租司机背着,辛苦了一天,钱全被公司收走,实在被背剥削得受不了了。后来老朋友们先后都不干出租。像我们老司机,对路况熟悉,出价合理,客人坐着也放心。没有了份子钱,出车时间比当正规出租车司机要少,但收入反而高很多。”
过去一直以为开黑车一定是技术不好、经验有限的外来工,万万没想到黑车司机中居然有很多都是出生正牌出租车司机。在我的小区附近,不少黑车总是等在小区大门口,小区大门距离公交很远,出租车一般不会来。于是黑车司机便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彼此间都挺客气,还互相照顾生意,遇到不知路的司机,老司机还告诉怎么走。给人感觉这些黑车司机要比出租车司机生活得要轻松多了。
我问他们和正牌车是否竞争很厉害,黑车司机们哈哈大笑:“出租车的月份子钱压力太大,像小区门口和郊区这些地方,一般打车人少,出租是不会去的。这我们黑车就可以去。我们不用交份子钱啊,有没有这一个月四千五的份子钱可差远去了。我们一天轻轻松松地拉客人,挣得比出租车司机辛苦跑十几个小时还多,还能到叽里旮旯角落的地方方便群众,出租做得到么?所以啊,我们和出租车不算是正面竞争,基本各拉各的市场。”
一次坐正牌出租车,和一位较为年轻的司机聊起来,便问他怎么看份子钱。他“咳”了一声,说:“我开出租没多久,对北京市内路况不熟,没有办法只好靠着出租汽车公司这颗大树。自己很想开黑车,但技术经验没到火候,对自己对顾客都太危险,只能暂时被出租车公司剥削上一段时间,等我熟悉路况了,我一定去干黑车。没份子钱的压力,工作既轻松,挣钱还多,何必自己挣钱白白让出租车公司拿走一大部分。”敢情如今开出租车的,都是经验不丰富的司机,靠着出租汽车公司先积累经验,为了将来当黑车司机作准备。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只要一问他们份子钱,每个司机都顿时怒火中烧,开口大骂这种不公平待遇。据他们说,出租车公司营运成本很低,份子钱的利润空间极高,来源稳定。“下辈子我也当出租车公司老板,太舒服了,坐着拿钱就是了,天下掉馅饼的买卖”。我问他开出租车公司需要哪些条件?老出租车司机指指天,指指地,“没有这些,你想搞这个?没门儿。这种垄断的好事儿,能轮到到你小百姓身上?”我无语了。
黑车或许是一种违法行为,从经济和市场角度来分析,这种违法行为的根源,恰恰是由正牌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造就了黑车市场。由于份子钱的巨大压力,出租车只能到人流多的地方,通过高频率的载客,气喘吁吁地完成每月的份子钱。因此稍微偏远点的地方出租车就不去,而诺大的北京城,公交线地铁不可能送到我们到离家很近的地方,因此黑车便有了生存空间。这和过去粮票换鸡蛋以及黑市外币市场的出现,道理是一样的。
份子钱的高成本,造成了市场的分化,给了黑车的生存。只要份子钱的重压不缓解,黑车将继续存在。问题在于,为何高额份子钱就那么神圣不可侵犯,是那么的不可改变?降低份子钱,可以吸引黑车司机回归正牌出租行业,更好为大众服务,减少黑车载人的风险,这对普罗大众都有好处的事,为何没有人提倡?难道降低份子钱,动了某些社会权威群体的奶酪了,还是另有原因?
黑车的出现是市场供需和经济规律的体现,不解决高额份子钱这根本问题,光靠行政手段来打压黑车,只能会越管越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份子钱高压下的正规出租车群体,将是未来黑车群体壮大的主要来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