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坛博弈 |
李娟进入国家队前,在下一直看好这个队员,有身高,有弹跳,身材出色,天生打排球的料子。在国内比赛时候,场上扣球气质好,敢下手,技术全面。在国青队时与楚金铃出任主攻,打赢了当时实力不凡的古巴国家女排。进攻防守表现出色。可自从李娟进了国家队,发现她扣球动作变了,进攻疲软,只有拦网还能灵光一显之外。看了些录像,发现李娟扣球力度差,除了自身力量之外,还有盲目追求扣球高度的因素。
李娟在国内比赛时,扣球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身体下压动作。打过球的人知道,这样做虽然会损失些扣球点,但能利用攻手体重增加扣球的力量。在国内由于李娟本来的扣球点相对比对手高,天津女排整体进攻节奏快、掩护好,因此李娟可以牺牲扣球高度、利用体重下压动作来增加扣球力度。此外天津二传手丁红莹传的球很“软”,更有利于攻手发力,所以在国内比赛,李娟的近网高点强攻扣球看上去力量相当大,效果也好。
但在进入国家队后,李娟扣球时身体下压动作不见了,击球点更高了,但力量使不上。在亚运会中这个情形更明显。李娟扣球点非常高,扣球时几乎是只靠挥动用小臂,过网后球是软绵绵的,身高比李娟矮近十厘米的中国台北队尽管拦不住,后排却能轻松地接起来,以至于出现了李娟连续多次扣球不死的尴尬局面。
不管出于何原因,李娟进国家队后扣球动作的改动是不成功的。世界女排由于拦网更高,主攻手进攻方式已经从近网高点强攻转为开网、远网和后排进攻为主,因此对力量、技巧、速度要求更高。李娟已具备一定速度和技巧,加上弹跳取得突破性提高的难度非常大,但在力量方面,李娟还是有空间提高。方法包括改善扣球动作和提高体能素质训练。
一、 改变扣球动作
李娟应该利用身体重量扣球,改变现在扣球只能靠手臂发力的现象。如果能以上半身带动手臂(而不是像现在仅仅靠手臂作为力臂),这样力臂的长度增加,即便李娟的本身力量没有增加,但扣球的鞭打力量将会明显加强,就是利用这个基本的物理原理。这样做的缺点是扣球高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上面讲过,李娟不能依靠高度扣球,应该走开网后排的套路。开网进攻由于离网有一定距离,因此进攻主要靠线路技巧和力量。如今李娟只要解决力量,就不必像现在那样勉强打近网强攻。
很多人怀疑李娟自身力量差,无法打开网进攻,
我认为李娟力量并非各方面都差。比如,李娟腰腹线条以及身体比例很好,拦网时空中调整能力强,这证明她腰腹力量应当不错。现在由于扣球动作原因,无法利用腰腹力量。此外李娟甩腕直线进攻力量大,国内比赛时进攻路线很多,证明她手腕力量和控制能力不错。如今只要让她进攻时,借助腰腹能力“压球”,扣球力量马上能提高一个档次。喜欢打球的朋友也不妨自己体会一下。
二、 需要专职体能教练
我们女排听说今年集训时引进了一些体能教练,这是可喜的。可我们现在还没有专职的体能教练和营养师配合队员训练。女排队员进入国家队后,综合力量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和没有专职体能教练有关。虽然前文讲到李娟可以通过改变扣球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扣球力度,但必要的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提高力量,也有利于减少不必要得伤病。以李娟的体型来看,她的肌肉看上去比较紧凑,柔韧性好,手臂、身体和腿长的比例好,身体轻盈,启动速度快,这样的队员,她的力量是有一定的提高空间的。关键是配备职业体能教练和营养师。
不少朋友说,力量训练应该从少年队开始,而中国排球少年队的体能训练很差,到了二十多岁,中国队员的身体定型,无法提高。我不认同为这种说法。正因为中国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缺乏科学体能训练,因此我认为中国运动员在20岁后,仍有很大的体能潜力,姚明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没有重大伤病,中国队员哪怕到了25岁,依然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力量,特别是针对各个小肌肉群的局部力量训练,一旦提高了,各项技术指标也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在进攻、拦网、发球甚至移动速度方面。
三、 未来努力方向和在女排中的地位
李娟现在改打中国式的技巧接应为时已晚,在国家队的位置应该是小主攻。小主攻传统上依靠前排三点打快速多变。但未来中国女排两位主攻手将是中国女排立体进攻的主要承担者。如今王一梅和杨昊模式(类似俄罗斯2004奥运会的立体框架),是女排立体进攻的主要框架。杨昊之后的中国小主攻,李娟也好,别人也好,必须要能有后攻能力。可以说不具备后攻能力,就坐不稳中国女排主力主攻位置。
如果解决了力量问题,李娟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靠近杨昊型。李娟比杨昊强的,在于高度、拦网和一传防守,差在进攻力量,尤其是后排效果不好。李娟必须要尽快解决自己的后排进攻,改变扣球动作和提高综合力量就是为此做准备。
如果李娟这个后攻点能打了,加上她良好的地面功夫和拦网,这样就能为中国女排未来引入“强力型接应”以及“双塔副攻”,可以一定程度上免去对一传和防守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