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音娱乐 |
被禁止的爱情,造成了无数人生的痛苦和遗憾,也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文学作品。从牛郎织女、白蛇徐仙、亚当夏娃、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电影如“爱情的故事”等,无不是这类爱情主题的经典之作。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感情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爱情的力量。动物的成双成对,是传种接代和性欲驱使的需要,可是对于人类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人类就有了爱情这个概念,并对爱情奇异的力量深究不已。
当代中国人分析爱情,越来越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往往以性爱潜意识等为出发点,进行越来越理性地来诠释,似乎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进入到了的理智化阶段,还美其名曰是对爱情客观和科学化的论述。如果爱情是花朵,那就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如何看待花朵的,“花有什么好看的,无非是植物的生殖器而已”。这就是科学家们对花的冷冰冰的理性解释,类似很多当代人对爱情的理性分析。听上去好像当代人对爱情理解超越了过去的人们,对于爱情的了解更深更近一步,仔细一想,其实还不如说,这更体现了当代人对爱情的冷漠、距离感和不信任。
最近看了不少人们对李安电影断背山的评论,有从传统的情义无价为出发点的分析,读来感觉有点勉强,压不到点子。如今更多地被所谓的理性分析所替代。如有一位评论人就说,这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很难讲是爱情,性格外向的牛仔杰克,开始对木讷的恩尼斯进行挑逗,才造成两个人之间的所谓同性恋关系,因此他们的所谓情感的完全是以同性冲动为基础。两个人之后每年数次的偷偷会面,不过是为了发泄各自的同性情欲,谈不上“恋爱”。
为了彻底了解这部电影,我在看完“哑巴版”的断背山后,决定到电影院好好看一遍这部电影。由于对李安导演手法比较了解,因此我的观后反应,与很多的理性专家的分析截然不同。这部电影既谈不上传统的情义无价,更不是所谓发泄同性恋情欲。如果拿掉同性恋这层外衣,其实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被禁止的爱情主题。
既然定位为爱情主题,那首先应该看两个人是否真的相爱。西方女人对男人的经典描述是“男人都是猪”(Men
are
pigs)。这句来自西方女人对男人的批评,后来转化为全世界对男性情欲行为的“基本科学理论”,成了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其核心是男人的行为非常容易被性欲牵着鼻子走。因此世俗对于男人,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在“情欲”关系方面,男人似乎倒向于“欲”,男人是对“性”更感兴趣的“无情”动物。
如果说异性恋关系因为有女性的参与,两者的情欲关系中精神感情的成分保留较多的话,对于同性恋男人之间,一般专家们认为两者关系是更纯粹的
“欲”的世界。因此社会对于“男同志”之间关系,基本看法是属于“一夜情”之类,甚至就是几十分钟的买卖。到底是否如此,在下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妄下结论。但是这样将男人情感“动物化”的描述,作为一个男人,听了也不是很舒服。文章开始说到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与感情精神层面。男人也是人,既然如此,逻辑上讲,男人也是感情产物,有对感情精神的需求。以此类推,两个男人之间为何不能有真正的感情?
回到断背山,杰克的确主动勾引了恩尼斯,两个人的关系一开始是有性欲的冲动。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在两个人发生关系之前,他们是如何互相接近,就可以看出他们相爱的蛛丝马迹。杰克是个爱开玩笑、能让人开怀放松的伙伴。而恩尼斯来自破碎不幸的家庭,父母早亡,从小被自己哥哥带大,哥哥姐姐结婚后将他推出家门。他的一生和杰克的“浪漫牛仔”生活形成了对比。杰克的狂放不羁,逐渐唤醒了恩尼斯对快乐的向往。原本闷头不语的恩尼斯,感到自己感情的闸门被慢慢打开,能自由自在地在杰克面前说话说个没完,甚至开始开玩笑,嘲弄杰克糟糕的口琴技术。而杰克对于恩尼斯的关心(如受伤后给恩尼斯洗伤口),也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兄弟温情。
杰克对于恩尼斯,从开始好奇调皮,逐渐转化为同情理解。其实生性好动、表面乐呵呵的杰克,不停出席竞技赛牛大会,也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诸多无奈、茫然和来自父亲的压力,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和能力。但是在恩尼斯面前,杰克无需证明什么,可以完全表露真实的自我。恩尼斯的压抑和苦闷,杰克能深深体会,而恩尼斯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坚如磐石的生活态度,使杰克有一种稳定安全和放松感。恩尼斯让一叶浮萍般的杰克,找到生活中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不知不觉中,恩尼斯的一喜一怒,成为杰克生活的关注。两个人在这个寂寞的世界里,相互安慰照顾,逐渐产生爱情。李安所要表现的,正是人与人之间,到底为何在生活中走到了一起的这个问题。因此,这部电影,从人的情感发展而言,已经超越了所谓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范畴。
至于很多人谈论的两个人之间的性欲关系,电影只在一开始表现了一次。之后没有再重复。这也是导演客观的地方。李安并没有想掩饰两人之间关系确实有情欲冲动的一面。但后来,杰克和恩尼斯在草原上像高兴的小狗一样互相嬉戏扭打的镜头,体现了两人感情已经不再仅仅是性欲,而是和热恋中的异性恋男女一般无二。过去有人讲过,男女之间的关系,时而像父母与子女,时而像兄弟与姐妹,时而像两个亲密的老朋友,时而像情人。而李安在这方面的安排,正是为了体现同性恋与异性恋,在基本情爱的基础上没有差别。
网络上不少人讲两个牛仔结婚生子后,还要一年几度来往,是为了排泄同行恋的欲望。这种说法,李安也在电影中予以否定。杰克从德州到墨西哥最远只有两、三百哩路(大概4小时路程),如果为了解决性欲问题,他完全可以到墨西哥去(电影中也出现了这一幕),根本没有必要开车14个小时到怀俄明州和恩尼斯见面。得知恩尼斯离婚后,杰克立刻兴冲冲地开车来看恩尼斯,但恩尼斯却冷漠地拒绝了杰克,生性爽朗的杰克,在开车回去的路上流下了眼泪。中年后的杰克,曾对恩尼斯说了一句这样的话,“Sometimes
I miss you so much, I just can stand
it(有时候我想你想得简直难以忍受)"。这些令人动容的落泪和简单的表白,是杰克内心对恩尼斯的的真情流露。
如果说恩尼斯数次拒绝杰克是因为他认为杰克毁了他的婚姻,但当另一个性格开朗、长相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中年的恩尼斯生活中时,恩尼斯并没有接纳她。其实也是因为他已经无法在生活和精神上接受另一个人。杰克对于恩尼斯来讲,是无法替代的。当恩尼斯听到杰克曾经去过墨西哥的同性恋区时,突然暴怒地威胁杰克,如果再去墨西哥就杀了他。这种妒嫉的反应,只有相爱的人才会有。
这两个牛仔的悲剧在于,他们没有真正地走向自己的梦想。原来欢乐的断背山,成为了他们之间永恒的遗憾。很多时候,太多的顾虑和社会禁忌,让人们很容易接受了社会中某些冷酷无理的道德标准,压抑了生活中自己无法追求欢乐的苦闷。虽然纯粹为了自己快乐而生活是极端自私,但过于压抑自己对于梦想的追求,却造成自我的无边炼狱。一天天过去,当梦想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突然破碎而变为终生遗憾,才感到后悔莫及。
看过了完整的断背山后,我明白了为什么李安说“人人生活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当杰克过世后,恩尼斯发现杰克对自己的一往情深时,一切已经太晚了。悲剧的力量,在于将美好的事物毁坏在人们面前。当孤苦伶仃、年老的恩尼斯含泪看着杰克的牛仔服和自己的衬衫互相重叠地挂在一个衣架,作为观众,感叹之余,不禁问自己,我们是否正在走向自己的断背山之憾。走出影院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想甩掉一切的烦恼,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所爱的父母、亲人、朋友和爱人,不要让生活有留下的任何重大的遗憾。
再次看完断背山,才发现了李安电影故事中所蕴含的多层次的立意。难怪美国有位影评家写到,断背山根本不应该被称为一部同性恋电影。回到情爱的议题,作为人类,我们为何会相爱?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根本原来不认识的人,并可以为此付出无穷的代价?科学家、理论家谈了半天,弗洛伊德等等的心理学也好,都没有李安的这部电影,来的更有说服力。
相爱不需要理由,相爱更不是朝朝暮暮的片刻欢娱。电视主持人在问采访客人关于个人爱情时,常常喜欢问“你爱她/他那些方面?那些方面他/她最吸引你?”真正相爱的人,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相爱是两个人精神和肉体互相的自然融合,就像一部著名的拉丁美洲电影片名“水乳交融”(Like
Water for
Chocolate)那样,无论时间、空间还是社会的压力,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事物,可以分离两颗相爱人的心。
美国歌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列,曾有一首言简意赅的情歌
“情不自禁爱上你”,流传至今,其中的歌词,可算是对爱情最自然的描述:
古代的智者曾言
愚蠢的人们才会感情用事
但不知不觉地
我已经无以自拔地爱上了你 就算有人能使我相信,
相爱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但我仍然不会放弃
与你相爱直到永远 如同大地上汹涌的河流
日夜不停地奔向大海
爱情的力量
已把我们无怨无悔地紧密相连 紧紧抓住我的双手
为此我愿意放弃世间的一切
因为在不知不觉中
我已经无以自拔地爱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