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洲传统快攻战术将逐渐淘汰(兼谈亚洲排球的衰弱)

(2006-01-10 12:00:28)
分类: 体坛博弈

亚洲传统快攻战术将逐渐淘汰(兼谈亚洲排球的衰弱)

 
    快攻(前后快球、背飞等)战术是亚洲排球男女队对付欧美的最佳利器。打过排球的都知道,拦快攻和拦定点强攻是不一样的。拦网手要跑动,由于要跟上快攻速度节奏,没有充分时间发力起跳。所以副攻个子需要高一些,这样拦网的时候,拦网高度,特别是在副攻两侧跑动拦网时,可以减少对弹跳的依赖。
   
    70、80(中期)年代汪嘉伟、郎平打球的时代,可以说也是快攻花样最多的时期。一般的亚洲传统高速快攻球,为了追求速度和躲开对方高拦网,二传球刚刚超过网十公分(有时候更低),副攻就要下手扣,球非常靠近网,过网点几乎是零(男排网高243厘米,女排网高224厘米),就是为了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时男排的副攻身高较少超过195,女排副攻很多也就是185以下,他们的静止手高没有超过排球网高太多,所以拦快球的时候,拦网高度对弹跳需要较大,而拦网手要弹跳,就必须有弯腰起跳动作。这就给了亚洲快攻手打速度的时间空当。快攻的缺点是击球点很低,没有过网点,几乎擦网而过,而且击球点非常靠近网带子,扣球时候的线路非常有限,连打手出界也很难打,常常是要么扣成要么拦死,
   
    如前后快攻,拦网手要是发力起跳拦我的快攻,那你的速度节奏往往跟不上我的扣球,所以常常造成拦网手不是早跳就是晚跳。我打背飞,对方副攻就必须做侧面快速移动,拦网时候,因为追求速度,拦网手没有时间发力起跳,当年,没有了弹跳的拦网手的手高不会超过网带子很多,所以就算是你拦网判断对了从侧面跟过来,快攻手仍然可以从容将球扣过(因为对方是没有高度的拦网)。我打二次攻(交叉等)或时间差,对方一次拦网失败后很难有第二次跳拦的机会,被我打了空门。所以快攻效果非常好。欧美队伍除了破你一传之外,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拦网时候只能是赌博性的跟,节奏对了运气好了,也许能拦住几个。
   
    但是到了李月明、赖亚文化时代,开时出现变化,李赖身高差不多(187-188),双手高举,就能超过女排网十几公分。静止拦网高度开始明显超过排球网高,而亚洲快攻战术的击球点还是基本原来的高度(为了保持速度的原因不能打太高的点)。女排的矮个子尚可以依靠速度来取胜,但是已经比较困难。只要李赖能跟上快攻手的跑动,轻轻踮脚一跳,就可以摸到球,形成有效拦网。欧美男排队伍80年代后期身高开始往195以上的高度走,弹跳往360厘米以上,出色的拦网滞空能力,加上逐渐习惯亚洲的打法,于是对于快攻拦网开始有了办法,这也是亚洲男排全面衰弱的开始。
   
    亚洲男排式微,和快攻开始被大面积的被拦有很大原因。而现在女排是刚出现快攻衰弱的苗头。这些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洲排球整体衰弱的原因。快攻的式微主要是副攻身高的增加。可以说当副攻拦网队员静止手高超过排球网带达到排球直径(差不多20多厘米)的时候(排球周长65厘米),这个质变就开始了。基本上,当世界男排的身高接近2米,快攻进攻的效率开始明显下滑。除了对手更加熟悉快攻打法,主要是拦网高度的增加。现在女排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主要开始于90年代后期。
   
    女排副攻,以徐云丽为例,身高196,手高已经超过250厘米,也就是说,小徐往哪里一站,只要判断对了,连脚都不提,就可以差不多拦到普通的快攻。看看巴西的比赛。法比亚娜(193厘米)开始对付刘亚南,她还是用定点拦网的深蹲起跳来拦刘亚南,正中刘亚南的下怀,打得就是你这种慢跳拦网。后面三局,法比亚娜学乖了,看到刘在跑动,我先跟着你,等到我看清你刘的扣点,我不采用深蹲起跳,而是踮脚一跳,前手臂刚刚超过网高,刘的扣球开始被拦。法比亚娜之所以敢用踮脚跳,就是因为她的静止手高已经很高(差不多也有250厘米,超过女网20多厘米,整个一个排球的直径),再踮踮脚,差不多又加了近10公分,再有几公分的跳起,她的拦网点就差不多把刘亚南的近网快攻扣球点彻底封住。
   
    从这次我们打美国和巴西就可以看出,巴西后来换下老队长(180的那个)把两个副攻高度都提到193水平,我们的刘张就很难打个人战术快攻了。美国也如此,巴赫曼(193)的拦网搞得我们没有办法。周苏红的两点攻开始还是有效,到后来由于对方知道了,一次没拦到,立刻二次起跳(也是踮脚跳,这样跳的速度快),造成有效拦网,好在周的手法好,可以打变线,不然拦死的机会更多。从慢镜头,就可以看出,周苏红每次扣球,对方差不多能够组成有效的双人拦网。现在他们对付周苏红的进攻也就差了那么一口气了。当然发球发球攻击性越来越大。不仅是跳法,也包括近网球,对快攻的运用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这个大家看见了,就不多讲了,其他网友也有帖子。
   
    所以随着副攻高度的大幅度增加,传统的个人快攻战术未来的日子越来越难。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责怪为什么中国男排不打女排的快攻战术。这个快攻战术在男排早就已经不管用。现在的快攻必须要有高点、力量、后排进攻和组合掩护。女排中美国的巴赫曼、斯科特的背飞点很高,扣球很有纵深度和力量。周苏红之所以能下球,因为她的击球点还是高过日韩队,力量也大。所以一旦周的状态下滑,弹跳力量不成了,她被拦也必然的。
   
    从这点来讲,女排现在的两位副攻被逐渐淘汰是必然的。他们的高度和传统偷袭式的快攻打法,只会慢慢被欧美日益增加的网上高度和对我们打法的了解中,逐渐被侵蚀掉。这种趋势,就算是明年中国女排拿了世界锦标赛冠军也不会改变。未来副攻也要逐步开始打实力球,但这需要身高,力量、滞空能力、技巧等。副攻和主攻接应的角色越来越模糊。这点女排里,巴西已经具备了这种打法的雏形,领先群芳。
   
    可能有人会讲,我们亚洲队伍的特点就是快速全面。放弃快攻,岂不是自己放弃自己的优势?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快攻的优势亚洲队伍已经没有了,别人快攻打得和我们一样好,连埃及队也打得不比我们男排差。此外,别忘了,当年我们发明打近网快攻战术,冒险把球转的那么低、那么近网、扣球那么快,就是为了避开对方拦网。如今这些快速进攻已经无法将对方的拦网避开,再打这种低点近网快攻球,就无疑于自杀。
   
    现在女排强队中,193厘米的副攻已经属于平常的了。除了赵蕊蕊的高度,中国女排的副攻高度几乎谈不上世界级的,只有薛明勉强可以。如果女排的副攻不解决,主攻接应的进攻水平仍然没有突破性发展,我们的一传防守再好,也是一枝没有矛只有盾的队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