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书,读一本书,品一本书,最终读懂了一本书,这应该是很多喜欢读书人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可捧读他人书时,虽然有时也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同忧同乐,但合上书本便了无牵挂,依然故我,所以虽则天天读书,人却在书外。而自己用生命精心雕琢所谱写的书,无论经意也好,不经意也罢,最终将是一部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的大部书,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书中。就在浑然不觉时,你的思、你的言、你的足迹已在这厚薄不等的书中留下了或浓或淡的色彩,或大或小的字符,那是历史的,凝重而又写意。
我时常把人生比作一本书,其实书的大体安排都是相似的,序言-正文-结尾,人生又何尝不是的呢?读懂一本书也许容易的,可懂人生这本书,感觉就有点吃力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会想:
人生如书,看人如读书。人的外表像是书的封面,人的内心世界不就是书的内容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用一支神笔,撰写着自己人生大书。也许,一天就是一页,一年就是一章。有的人将鬓发写白,成为智者;有的人将生命写红,成为英烈;有的人将声名写紫,成为"大款";也有的人将良心写黑,成为奸人。直至生命终止,这部大书才算脱稿杀青。
在每一个人的书中,每一个天走过的路,都可以在人生之书中找出相应的章节来,所以人生必定是一本书。而有资格当这本书的作者的,当然是我们自已,我们会用时间当笔墨,用经历当文字。公正无私地记载着世间的一切,真真实实地写下自已所走过的路。也许人生在你的笔下不过是一本随笔文集或随意册子,可那才是你自已的东西,因为它客观地记录了自已一路走过的漫漫长路。但愿那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
很多时候,我宁愿自己是一本封面普通,而内容实在、问心无愧的“简装本”,也不愿做一本装帧精美诱入,而内容空洞,甚至心虚的“精装书”。当你感觉到自己正被别人翻阅时,能够心地坦然,不必惊慌失措。
很多时候在读自己所编写的人生之书时,总会感觉到彷徨和不安,看着有一页页的华而不实的内容,看着一章章平实而无用的文字,总是在想以后的章节该如何去写?以后的内容将是如何?若干年后再次看起这本书时感觉是否与目前一样?现在看不懂现在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未来的岁月里仍然看不懂自己的人生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