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在幼儿园伤人你真做对了吗

(2017-11-15 09:45:13)
标签:

教育

分类: 【优生优育】
    今早送QQ去幼儿园,门口遇见了小朋友妈妈拿着礼物说是道歉用的,孩子又伤了一位小朋友。孩子的妈妈无奈的直摇头,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住手,QQ的班级里发生了几次小朋友互伤事件,大人们都很闹心,被挠的心疼,挠人的闹心,比自己孩子受伤害还闹心,现在基本上一个孩子的家庭居多,都是心肝宝贝,都很宝贝伤害了别人自己心里特难受,从家长的表情上就能看到,孩子挠人推人甚至打人这件事情你真的做对了吗?
孩子在幼儿园伤人你真做对了吗

    有一篇文章说:不伤害别人是修养,不被伤害是气场。呵呵,跟懵懂白纸一张的孩子谈修养谈气场是不是太玄幻了。冷静下来想一想所有家长都做错了,你们的道歉孩子知道吗?你的道歉被伤害的小朋友知道吗?在整件事件中作为父母你充当了什么角色?事件里没有你你为什么要替孩子道歉?孩子伤人一次你去道一次歉,你的行为孩子并不知道他从中并没有得到教训和应有的承担。孩子做错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担当,不敢于承担事情。

    我建议,打人孩子的父母这样做试试,带上孩子去给被伤害的孩子道歉,简单叙述一下俩人冲突的过程,并让自己孩子知道这件事情伸手是不对的,是要跟对方道歉征得对方原谅的,鞠躬也好,口头说对不起也罢,总之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伤害了别人,需要去自己承担,父母没有办法去顶替。其实这是一个培养孩子担当的好机会,让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处理。目前我发现的都是孩子妈妈去跟对方道歉,然后拿着礼物,现在谁家缺一个礼物,咱们需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不拿礼物心里过不去,觉得老难受了,仿佛只有礼物能让自己好受一些,有的孩子回家不免被狠狠地训一顿,告诉以后不许挠人推人打人等,甚至有的家长急眼会动手打孩子严重的警告吓唬孩子,这样就对么,这样跟他自己在家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得到妈妈的惩罚有什么区别?他甚至都不知道你为什么打他。让孩子回归到事件中去,让他真诚的跟对方说对不起征得对方的原谅,这就可以了。不想出好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孩子继续下去会没朋友的,被打被挠的孩子家长会告诉孩子离他远一点,如此这样,更多的小朋友都离他远一点的话这孩子就毁了。

    再说说被伤害的小朋友,小孩子之间相互争抢相互磕碰真的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能从中学会交往,如何更好的交往。被伤害也不一定不是他先惹的祸,也许先争抢人家护东西反击而成的,现在他们的年岁正是护东西阶段,孩子玩的正认真呢,你来抢了,他肯定不开心,继而伸手保护。我记得可乐的妈妈就说过:他们将在一起相爱相杀三年。我特别同意她的说法,父母之间急不得,因为孩子转身就又好了。

    解决方案是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首先让孩子郑重的主动的去跟对方道歉,作为父母不过是作为辅助存在,不要充当了孩子的挡箭牌万能解决问题的钥匙,有一天你无法解决的时候怎么办?学会承担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如果有人伤了QQ我是不接受家长道歉的,我必须要求小朋友跟QQ道歉,并保证没有下次。哈哈哈,QQ原谅了我就原谅了。其次:在家里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别人小朋友手中玩的玩具,你先去问请问我可以玩一会儿吗?得到了人家的认可你再玩,人家不允许,你就去玩别的,很快他玩完了你再去玩,这是守规则问题,必须要教。如果,有小朋友来问你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你可以给他玩也可以不给他玩但是你必须要说我还没玩完,等我玩完了我就给你。这是懂礼貌的表现,这个必须要教。最后,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保护自己,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这一点上QQ做的就很好,和小区的小朋友们玩的时候被小朋友打了,她那个时候也就20个月左右吧,我问她疼不疼,她说疼,我问她你原谅她吗?QQ说原谅,我说为什么原谅,她说妹妹还小。当时我和小伙伴妈妈都惊呆了,QQ真的是太棒了。现在可以问问QQ想玩别人的玩具要怎么说,别人不给玩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会回答你我先请问你可以和我分享你的玩具么,人家不同意我就去玩别的;别人想玩我的我会分享。QQ能做到的所有孩子都能做到,他们需要我们去配合学校一起来教育来引导,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社会规则,过度的宠爱和妥协是一种伤害,想办法改变并引导孩子去承担,去分享,去理解社会规则。

    打骂恐吓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更加烦躁,更加不明所以。孩子真的很聪明的,他们的脑袋瓜子超乎想象,学东西非常快,因为他们是白纸一张,你画上什么什么就特别明显且根深蒂固,好好的跟孩子说话用他们听懂的语言,很快孩子会还你一个惊喜,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是在经历了之后学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