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米饭

(2022-10-06 22:23:04)
标签:

散文

分类: 文苑漫步


一餐饭中,饭与菜,何为主,何为次?意见不一。

  现实中,往往于宴席的尾声上,饭才姗姗上来。那时节,美酒肴馔已经占据胃肠;饭,作为主食,又往往只是陪衬,像女高音最后抖上去的那一抹花腔。

  而饭,却又被认为是最养人的东西。一方水土一方人,大江南北饭不同:南方人吃白米饭,类似于北方人吃馒头面条,也类似于西北高原吃糍粑和馕……饭,比之于佐餐之菜肴,味淡、朴、平、素,更合胃肠。一餐一饭,化成人的血肉,供养着人的生命。

  漂泊时,它抚平你心头的创伤;安逸时,它像你初恋时分的纯洁思想。

  旧时好多有传承的人家,有个餐桌规矩:一桌子琳琅佳肴前,先吃三口白饭。长辈一代代教诲:第一口必须先吃饭,而绝不能没吃饭就夹菜。

  这个规矩有来历。明朝的一部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说到,一位僧人,吃饭总是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味。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味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我想,三口白米饭,是提醒你,食之本,在饭;饭之味,为源。饭味为正味,正味恬淡素朴。一碗白米饭的味道,是百味之基。饭之甘,更在百味之上。其甘,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味,是粮食本身的甘,其美,是得自日月山川的美。

  它滋养人身,也颐养人心。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家书,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之一,他于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二十三日写信给弟弟:“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骨,子弟宜学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

  这封家书的主题堪称曾氏养生六要,其一便为“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早餐白米饭,不加佐菜,调料也无,只一大碗白花花的米饭吃下去。

  无独有偶,乾隆时期书画大家郑板桥,也有一封写给弟弟的家书道:“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进行,庶几身躯可保强健,学问可期长进也,养生之道有五: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

  两人的修身之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是黎明一碗“白米饭”等四则,几欲雷同了。那白米饭,不咸、不甜、不辣、不酸,平淡,质朴,近乎无味;然它化之于天然,最慰肠胃,“可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而那些膏粱厚味,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是以,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而日餐一顿白米饭,坚持下来,人会渐渐习惯这种素淡口味;也会由一碗白饭,渐渐引发开去,思考社会、思索人生。它打开了内心追求的一条通道。基于“淡”处看世界,人会拨开障目枝叶,看到阔大森林;会拨开云雾缭绕,看到生活本质。为人处事,会借着这“淡”的品味,清醒很多。

  所以,每天一碗白米饭,它不仅于养生层面裨补于人,做人的层面,也是一种打开与启迪。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碗白米饭,会为修炼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供应源源不断的秘密能量。

  有米饭之正味,才衬得五味之鲜美。识得正味,安于正味,面对光怪陆离的重口味,才会不陷、不贪、不羡。

  人生之正味,亦在白米饭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