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第一册《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2020-05-03 11:29:05)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育科研 |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表现坟墓的朴素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一些书中或影视中,我们可以了解或看到很多豪华的规模宏大的坟墓,如古埃及国王的金字塔;中国秦始皇的秦王陵,朱元璋的明孝陵等。我想,有的同学可能亲自到这些地方参观过。今天,我们将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俄国去拜谒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20世纪奥地利现实主义文学家
。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三.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作有自传体三步曲《童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四. 检查预习(默写词语):
禁锢
奢华
五.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将描写坟墓的句子找出并画上线。 说一说托尔斯泰墓有什么特点?
明确:句子: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共有三处景物描写,其他两处略)特点: 不求名声 (朴素美)
2、教师引导: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
明确:“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到文章结尾。(指导朗读,注意重音)
3、作者有什么感受?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
明确:“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本文打动读者的基础。
4、文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朗读有关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句子:夏天,……;冬天,……。)
明确:宁静,肃穆,语言温情,让人感到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一种幸福,享受到了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幸福。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五.探究分析
1、朗读“他的外孙女跟我讲”到本段末尾这段文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晚年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美。
( 注:抓住第一段中“远离尘嚣” 、“饱经忧患”等词语再结合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来理解。)
2、“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能说说作者的用意吗?
明确:突出托尔斯泰墓的与众不同。 幽暗的小土丘不仅让人感到外形的朴素美,更能让人感到墓中人的人格美。
3、三位伟人的墓是什么美?而托尔斯泰的墓呢?
明确:三位伟人的墓豪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人的心理。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妙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的美,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最美的。
4、朗读作者在文末直接抒发了这种赞美、崇敬之情的句子。
明确:“逼人的朴素禁锢住…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摘下一朵花做纪念”。
六.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文字。
2、给给默写词语注音。
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坟墓
没有墓志铭
没有名字
普 声
通 外 朴素 崇高 内 名
平 伟
凡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