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三问

(2010-08-21 17:52:28)
标签:

国企、郑煤机

财经

国企三问

 

北方可可

 

 

 

说到我们的国有企业,与它关联的一些词汇或者是说法,按其关联度大小或者新闻价值在笔者看来至少可以有以下一些,诸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企官员、国企领导的天价年薪、垄断经营,国企成了唐僧肉、国企被蚕食……等等,不一而足。而最新的一起与国企相关的新闻事件就是:河南那里的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煤机)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嫌巨额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笔者最初看到的一篇相关报道是:《郑州煤矿机械改制致国资流失,工会套现7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后来就有《郑煤机被指虚假改制,导致150亿国资流失》(凤凰网)等消息相继爆出。

 

当笔者浏览关于“郑煤机在改制过程中涉嫌巨额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相关消息时,在这些报道末尾的相关阅读中,就提供了以下一些新闻链接网页,诸如河北审理数亿国资流失案,曾引发数千人徒步进京河南南召原县委书记鲸吞5000万国资被判无期天津原常委皮黔生受审,滥用职权致国资流失2亿江西煤炭集团改制国资流失,牵出1名福布斯富豪浙江衢州原政协主席腐败受审,致千万国资流失企业救世主私分1.4亿元国资案谜局”……等等。其实,网络上提供的这些相关阅读都还只是一些比较活鲜的资讯,至于相关的“陈年老账”、“陈芝麻烂谷子”,我想那就不计其数了吧。而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更全的相关资料,我相信“郑煤机改制导致150亿国资流失(报道指‘如果此次成功上市,按50倍市盈率计算,这49%股权市值高达150亿元’)”这件事,其国资流失数额相比来说也定会是“小巫见大巫”吧。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全民所有,因此,作为理论上的国企主人之一,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真的“全民所有等于全民没有”了吗?其实,不计其数的这些国有资产流失,它实际上就等同于有一些人一次次从我们的口袋里抢钱了!如果我们的观察再稍具一点前瞻性的话,想想看,国企会不会最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待到所有国企都被“改制”完毕,我们的“主人”身份也就都被改名换姓完成了,而回头一望,我们谁也不曾从国企那里拿到过一分钱的利润。这实在就是一个“怪胎”了——只听说赚钱,但从来都没分到过钱,这样的股东世界上还有没有?

 

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来说,郑煤机问题”似乎就只是一个微观细节了,我们试图站得高一点来看宏观层面吧。你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如此严重(我虽无具体宏观数据,但从上述罗列的诸多新闻事件来看,也足以得出这个结论),那这我们该找谁去?第一个对象可能就会想到国资委了,从国务院的国资委到各省市县的国资委(局)。这问题其实用不着继续讨论了,因为找也白找,闹不好还被讥讽为天真可笑,虽然现在也有什么“信息公开法”,你也有质询的权利,等等。其实,你只要反向一想,这问题的答案就是明摆着的了。第一,上述罗列的那些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包括所有已经发生的)能够一件件“顺利”发生,国资委的“监督管理”实效如何还不是“秃头上的虱子”?第二,国资委虽为政府的一个“特设机构”,但实际上它给人们的印象也就是一级衙门罢了,这样的官僚机构它可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的“看门狗”呢?就说郑煤机问题”吧。人们注意到,从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及其主管官员,比如当地政府的相关领导、省国资委、省级审计机关、纪检部门,乃至司法机关,似乎就集体保持了沉默,我们看不到这些相关部门对此事做出应有的表态,我想这起码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漠视吧。问题的症结似乎就在于此:当涉事企业属于国企而非私企的时候,似乎连个权益主张的主体都不存在了,主体不在,你奈我何?我还可以打个或许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吧:当主人不在,连个“看门狗”也没有的时候,那强盗偷了东西或许就还敢于撂下一句话:我是强盗我怕谁!还怕你个“无人看守”吗?

 

第三个问题:国有资产都流失到了谁的腰包里去了呢?从点到面,看一斑知全豹,还是从“郑煤机”这件事来看吧。我们想想看,这个“郑煤机”所流失的巨额国有资产(目前还只是涉嫌吧)它都由哪些人瓜分了呢?我的一个主观推断是,“郑煤机”的那些职工(职工持股)绝不会是这场“聚餐”的主角,他们充其量也就是喝了点“汤”吧。那“排骨”被什么人狼吞虎咽了呢?这个我虽不好随便臆测,但你复读一下上述那些相关阅读似乎答案就会呼之欲出了。在上述那些相关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案件主角要么是党政领导,要么就是企业负责人,比如市委常委、政协主席、县委书记等等。其实就算你不看具体案情,这也该是一个常识性判断吧;想想看,平头百姓哪有那个能耐?又哪有作案的条件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煤机”这件事河南方面它必须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众多国有股股东有一个交代(起码说明问题吧),这是对企业的负责;而审计、纪检、司法等相关机构在这件事上,则该做它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对法律负责,否则就有渎职之嫌了。我这么觉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