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念——小家电 芯片

分类: 个股分析 |
截止2017 年10 月31 日,三季已全部披露。据我们对67 家家电上市公司的统计,2017
年前三季度份营业收入增加为7,975.99 亿元,同比增长31.87%,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为522.28
亿元,同比增长24.94%。利润总额增长为674.05,同比增加24.1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在中信分类的29
个行业中居涨幅前的第12 位;每股收益0.4334 元,居29 个行业的第4
位,表现优异。家电行业销售毛利率保持基本平稳,总资产净利率有所下降。三季度年受制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出口企业收到一定影响,财务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例激增。
2017 年前三季度份家电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符合超过市场预期,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增长,预计2017
年全年的业绩仍将保持较好水平。
板块细分内部分化,白电表现强势,黑电低迷,小家电增速明显
2017
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表现强势,其中白电企业受益于库存周日,高温天气因素以及房地产后周期效应,表现强势,空调销量增长最为抢眼。黑电企业受到互联网电视的冲击,涨幅比较小,表现持续低迷。小家电表现与预期基本一致,收入增速加快。报告期内,行业存货周转表现平稳,库存周转速率维持较高水平。截止2017
年前三季度份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为3.96%,相比去年同期微跌,总资产周转率保持基本平稳。前三季度份家电上市公司的三费比率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单位营业总收入的财务费用激增到1.43%。管理费用增加到10.83,同比上升21.62%,营业费用则下降至每单位8.9,同比下降9.87%,财务费用上升主要归因于2017
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销售毛利率维持在27.97%,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我们对67 家家电上市公司的统计,2017 年前三季度份营业收入增加为7,975.99
亿元,同比增长31.87%,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为522.28
亿元,同比增长24.94%。利润总额增长为674.05,同比增加24.1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在中信分类的29
个行业中居涨幅前的第12 位;每股收益0.4334 元,居29 个行业的第4 位,表现优异。
看好具有较强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竞争格局稳定且具有优势,并且成本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强,对于农村市场以及三四线市场具有更强的渗透能力的龙头企业。第一,看好集中度较高,拥有规模效应的白电板块龙头企业,尤其是空调子版块,空调以其一户多机的属性在饱和配置的情况下有多倍于其他家电配置体量。第二看好毛利较高,市占率有提升空间的厨电行业龙头企业,高毛利、处在成长期的厨电行业拥有穿越地产后周期的盈利能力。第三看好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小家电行业龙头企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可期。
建议关注估值相对较低的且具有安全边际的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老板电器、苏泊尔以及新宝股份。
半导体继续疯狂拉升,原因为何?行业状况是否支撑行情继续火爆呢?哪些领域还可以布局呢?
一、半导体产业大揭秘
A股市场中,每逢历史创下新高,总有恐高情绪滋生。
半导体板块再次暴涨,刷新股灾以来的新高!我们发现,板块内涨幅超过50%的个股比比皆是,诸如长电科技、基隆股份、北方华创等均已涨超。问题是半导体如此暴力拉升,没人管管么,产业状况支持么?
提到半导体行业,先理顺一下行业关系。按照分类来看,半导体=集成电路(IC) 分立器件 光电子 传感器,而集成电路(IC)占到半导体总产值的80%以上,显然是半导体行业核心。因此,通常意义用半导体代指集成电路。
既然如此,我们主要挖一下集成电路的产业状况。那什么是集成电路呢?简单来看,指的是经过特种电路设计,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分为存储器、模拟IC、逻辑IC和微处理器等。从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来看,可以分为IC设计、制造和封装与测试等环节。当然,这并不是集成电路的超凡之处。
重头戏是在于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均是尖端领域,诸如计算机、航空、通信、人工智能等均涉及集成电路。最狠的是集成电路相当于人体的大脑,无可替代。
既然如此重要,全球发展状况如何呢?作为科技方面的后起之秀,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从全球发展来看,半导体产业销售额经历15年小幅下滑后,再次回升,景气程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亚太地区(除日本),2016年半导体销售额已经达到208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1.49%。
我们还发现半导体的发展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从近14年的发展来看,我国集成电路销售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2016年实现销售额高达4335亿元,逐步变成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而国内晶圆产能占比已达11%,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可见,增速还算不错,那么我国哪些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呢?
从半导体销售构成的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IC设计、封装测试环节销售额占比较大,而且增速平稳。
另外,我们发现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由美国到日本,第二次受由日本再到韩国、中国台湾,而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扩张,是不是会发生第三次产业转移呢?这一点拭目以待!
二、市场逐利逻辑
通过我们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球半导体市场景气程度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飞速发展,有望成为第三次产业转移的目的地。那么,这是促使半导体行情的原因么?当然,非常牵强!
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发生改变。从需求端来看,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芯片需求市场,但自给率不足三成,具备极强的发展能动性。
而从政策面来看,多项利好政策印发,如14年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近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都对半导体行业发展形成利好。
更直接的是资金面利好,国家大基金和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给产业带来实质利好。
而从事件驱动来看,以内存为代表的半导体元器件正处于涨价周期;而全球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屡创新高,也在带动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情的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半导体行情还能持续么?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题材君硅片供给仍然偏紧,主要的行业巨头还没有扩产计划,半导体行情仍有预期。
而从事件驱动来看,本月还有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召开,对人工智能芯片仍有利好预期,因此,半导体行情仍值得布局,最起码短期还可以关注。
三、半导体行业中的“大佬儿”
那么问题是,行情运行至今,哪些领域仍可以关注呢?
刚才我们也分析过,从半导体销售份额的构成来看,IC设计与封装测试领域的企业销售占比较高,相关领域企业必然受益。
半导体设备龙头引领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产业主要由日本、台湾、德国和韩国控制,作为需求大国,我国半导体硅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推进半导体硅片国产化已是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指引和资金投入明显增加,逐步迈出半导体硅国产化步伐。
在半导体装备领域,晶盛机电深耕多年,技术实力雄厚,连续承担两项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公司是国内极少数拥有半导体8-12寸半导体单晶硅圆机、截断机供应商之一,是国内唯一可大规模量产先进半导体设备的企业。今年以来,公司半导体设备销售已突破1亿元,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半导体装备研发投入,近期公司还与天津中环、无锡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成为引领半导体装备国产化应用的领军企业,并从中深度受益。
而从炒作逻辑上来看,随着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炒作逻辑由原先政策带动逐渐变成核心竞争力带动。毕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的根本,而且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关注。所以,侧重点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IC设计、半导体装备国产化和封测领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