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孩子常见九个问题,家长怎么做才正确 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一定要尽量多的让他去做
(2015-12-18 23:59: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学习 |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孩子常见九个问题,家长怎么做才正确
1.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2.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不专心,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看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一些后果。)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3.孩子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也不写作业,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4.孩子作业写得潦草,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甚至气的把孩子的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5.孩子考试不及格,您看到成绩单后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人家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6.家长会上,老师告孩子状、您挨老师批评了,回到家中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会给你惊喜的哦!
7.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这时您该怎么做?
错误做法:当众训斥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8.孩子问了个问题,您不会,这时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也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9.孩子早上不起床,怎么叫都不起床,这时你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一定要尽量多的让他去做
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的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的麻烦,比如,要不断地收拾被他弄脏的衣服、饭桌、地板,可能要麻烦两三个月,但总比他都五六岁了还必须要家长喂饭才肯吃好。再比如,耐心的等待自己小小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这总比日后吃力的抱着一个六七岁不习惯自己走路的孩子上街或出差或是旅游,要轻松很多吧。
经常要给孩子说的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学会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帮助,小孩子越自己做事,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越强,自信和成就感让孩子从小绽放。
一、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
1、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
2、如果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助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为了小孩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我建议每周起码有一天是全家一起参加做家务的。
让你的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合的选择。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非常关键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的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的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的结果产生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备注: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的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选择,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应酬,不能由他来决定什么时间回家,只能由家长来决定。
二、建立一个持久的家庭规矩,并且尽可能的将其坚持贯穿下去,一贯严格,但要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小孩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看电视会给孩子输入一个固定的模式,是被动的接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尔盖茨每天只允许他的女儿上网40分钟,只有儿童特别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世界"。上网成瘾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和日益严重的问题。
第二、对孩子的礼貌,言行举止给予特别重视的教育。一名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礼貌很懂事生活能力强的小孩,比一个学习成绩优秀但不懂事,很没礼貌生活能力差的小孩,日后在人生事业中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好的人格修养,并且以身作则。
表扬小孩,一定要表扬他的行为修养。而不是一直夸她的外貌或成绩。随时提醒他,你的外貌和学习成绩和自己的行为举止匹配吗?
第三、严格控制孩子吃快餐垃圾食物
1、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美味健康的选择。不要用加工过的垃圾品来毒害你的孩子。
2、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不等于你对他的爱!很多小孩其实不喜欢快餐的味。只是喜欢在麦当劳的游乐场里面玩、得到儿童套餐里所赠送的小玩具。所以,请你带小孩到真正的游乐场去玩吧。吃健康的中餐。而那些一两块钱的贴纸、小玩具在中国到处都有卖的。你真的没必要让小孩养成吃垃圾食品的习惯!
三、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问题,但也不需对其过度紧张。
核心,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当你的孩子在外界交往或其它事情上表现出害羞害怕等感受时,仅仅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不要害羞……是没有太大用处的,但更好的是能认可他的感受,并马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孩子,你曾经也经历过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你给孩子展示同理心,表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这会加强孩子对你的信任,同时增强他的自信心。当你表达同情时,孩子会受到安慰,但会破坏他的自信心。
处理孩子遇见的问题和矛盾
1、用同理心的心态去倾听
2、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
3、解决完毕,引导孩子放下
孩子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失败,但是没关系,可以鼓励孩子再来一次。
这样我们从小培养出的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抱怨者和受害者。
四、不要害怕孩子的眼泪和耍脾气。
所有的孩子都会暴怒,发脾气,生来就缺乏对沮丧的忍耐力,他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如果单纯为了让小孩停止哭泣,而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只会教会他,哭泣和耍脾气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最佳手段。一方面障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力的开发,另一方面,没有机会把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改造成社会责任感。
如果是不会说话的小孩哭
1、先看看他是不是饿了,累了,烦了,尿裤子了;
2、如果不是,就尽情的让他哭,释放,哭完后亲吻他,抚摸他,给他玩具玩,但不能让他看电视。
如果是会说话的小孩
1、引导他用语言代替哭闹,疏导情绪;
2、如果他继续哭,那就由他哭个够。他失去关注,释放完毕,自然就不哭了。
3、如果在家哭,就告诉你的孩子,可以哭,但不能打搅别人,设立一个哭泣专用房间。去那个房间尽情哭。
备注: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哭而屈服。屈服一次就惹来后续无数的麻烦,同时不要在意外人的看法。忍受小时候的哭闹,总比上学后和长大后遇事还继续不停的哭闹耍脾气好,孩子小时候经历一时的挫折,没关系。
五、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1、如果你希望你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和全能的领导人,那么请不要用你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将他淹没了。每一分钟都沉浸在快乐和溺爱中的孩子,将会很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如果你过度关注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不会关注你。得到过多关注的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倾听和接受指令是父母的责任。
六、不要害怕对孩子说“不”。
1、全世界的父母看起来都害怕这个词语。但是这是一个对教育子女很有用的词语!学会使用它!
3、记住:爱并不等于给予物质的东西。
4、你本人喜欢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和你孩子分享。
5、告诉孩子“不”会给他们人生奋斗的动力,训练他们成功的技能。
面对孩子索要东西达不到而哭闹和尖叫时,我知道很多父母都很难拒绝,但请记住,你是成年人,深呼吸,保持平静。
例如:
1、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我们不可能总是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2、哭不能改变我的决定。你要冷静下来。
3、孩子:(哭闹着要泰迪熊或者玩具):我想要它!我想要它!我想要它!给我买它!给我买它!我想要它!
父母:(冷静温柔地)不管你怎么闹,你都得不到它的。你可以哭,会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