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山药4大功效 5类人吃有特效 别瞎补了!给你一张最全的体质食疗单! 血压忽高忽低,极易引发中风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健康 |
山药因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蔬菜市场上的山药主要为长柱种,产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常吃山药有以下4大好处
健脾止泻
冬季腹泻是常见病,有些是功能性的,与细菌、病毒感染无关,不必使用抗生素之类,这时山药就能发挥作用。而且对于霉菌性的腹泻也有明显作用,每天煮食山药500克,分二三次吃即可。如果能磨成山药粉,则每次吃15克。
补益强身
平时体虚之人,山药补而不热,温而不燥,最适合老年人需要,常吃有益无害,每天吃山药100克左右,连续吃1~2个月,以量变求质变,缓而求功。
补肺润燥
久病虚损的慢性咳嗽,可以吃山药调和。山药是天然补肺润燥之品,在临床上是治疗肺虚久咳、虚喘的济世良药。
涩精止尿
遗精、尿频都是肾虚所致,山药补脾的同时,还能补肾,提前吃点山药,可以防患于未然,对冬季易加重的上述疾病大有好处。吃法简单,不拘量,可常服之。
五类人吃山药有特效
脾胃虚弱的人。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养胃助消化的功效,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因此,食少体倦、有腹泻等病症的脾胃虚弱者可多食山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山药吃法多样,可将山药与大米、小米、红枣等熬成杂粮粥或稀软饭,也可将山药研细磨粉后与米粉混合,类似于藕粉的吃法,还可以将山药蒸熟后制成蓝莓山药食用。需要提醒的是,大便燥结及肠胃积滞者不宜食用山药。
糖尿病患者。山药中的甘露聚糖有调节糖代谢、减缓血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山药是糖尿病病人的食疗佳品。值得注意的是,山药的淀粉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吃完后应适当少吃主食,以控制血糖平稳。
心脑血管病患者。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心脑健康,新鲜块茎中含有的糖蛋白和甘露聚糖等活性成分,还能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淀,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想要减肥的人。山药的脂肪含量很低,同时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水后体积膨胀,容易增加人的饱腹感,对于控制食欲、瘦身减肥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肺虚咳嗽者。山药含有的皂甙和黏液质等活性物质,具有益肺气、养肺阴的作用,因此山药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肺虚咳嗽之症。

文/陈冠群
气温骤降,猝死事件频发。血压忽高忽低,更易发生中风。冬季如何避免中风和心梗,专家为您指点迷津。
一、血压起伏大是中风的重要原因
78岁的蔡老先生在家中昏迷,紧急就医后诊断为出血性脑中风。蔡老先生平常身体健康并有慢跑的习惯,为什么血压会突然飙高而造成右脑大面积出血呢?
其实,人的血压值本来就处于波动状态,这种状况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因脂质堆积的增多而硬化,老年人更容易受气温和情绪影响,导致血压起起伏伏,而硬化的血管弹性很差,经不起血压的大起大落,很容易出现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
如果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全身血管和器官就都有发生病变的危险。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动脉阻塞、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肾衰竭等。
二、血压控制“门道”多
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血压,有效地避免中风发生呢?医生为您提出了如下建议:
1、定期、正确地测量血压
患者在家中应配备电子血压计,按时检测血压,掌握血压的长期波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血压。
2、出现血压飙升,先排除促发因素
造成血压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如气温变化、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促发因素,即便是按时正确地用药,也很难保持血压的稳定。
3、药物的使用要科学
每个人血压的日夜间波动都不太一样,高血压患者如果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或剂量不对,也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因此,吃降压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地安排时间。
另外,一些感冒药、止痛药、甾体及非甾体止痛消炎药等也会对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用药前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4、注意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有些人在医院量血压时,面对医护人员容易紧张,血压会出现不正常飙高的现象,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因此,对白大衣高血压者,一定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检查,或在家中定时测量血压,避免出现误诊和误服降压药的问题。
5、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血压飙升的情况,应及时就诊
可固定测量血压2~3天,若血压仍不正常,必须及时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药量,切不可自行换药或擅自调高药物剂量。因为自行增加剂量,会让血压降得太低,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等严重副作用,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6、高血压患者平时大多没有症状
如果突然出现头晕、颈部僵硬、甚至视力模糊,此时血压可能已经飙升到180mmHg以上。这时,再服药已经来不及了,应该立即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三、低血压可能更危险
低血压以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当突然站立起来时,会造成脑部缺氧甚至休克,这是常见的低血压症状。因为突然站立,血液还集中在下肢,来不及回到大脑,这时就会出现头晕甚至瞬间昏倒。
一般情况下这类患者自主神经反应不灵敏,会让人心跳变慢,血压下降。应该注意需要改变体位时,应先停留2~3分钟,再慢慢站起。如果症状仍无改变,就需要就医检查,请医生评估调整药量。作息不正常、熬夜、喝太多酒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但如果出现瞬间晕倒的情况,表示收缩压已小于80mmHg,需要就医彻底检查。一般应做心电图、心脏彩超、脑部彩超和颈动脉多普勒筛查,检查是否有心律不齐、心脏肥厚、癫痫或颈动脉狭窄等问题。
年龄大的人常出现舒张压低但收缩压时高时低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血管的弹性会愈来愈差,舒张压会愈来愈低。当舒张压和收缩压差距愈大,代表动脉硬化程度会加大。平时多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减缓动脉硬化的速度,降低中风发作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