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目标价神奇计算法
近10多天里,因思路改变,时间放在基础学习中,故没按计划每天写博。
其间,对我震动最大的是三个字:“执行力”!
黎航所著的《股票操练大全》值得反复阅读,如果真将此书弄懂弄通了,就不会是一个盲目的散户了。此书胜过无数所谓绝招类书籍!
在网上又淘到一本元小弟所著《中短线临盘决策技法》,此书如果有真书,值得购买一看,凡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实战经验者看后必有所获。因我近段时间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短中长技术学习中,故看到书名后下载后一直没看,因对国内写手写关于股票书籍不大感兴趣,但为了淘金,初看此书确实是经验之作,远胜名不符实之流作品。
常言道:会买是徒弟,会卖才是师傅。现实中大多数人都知买不知卖点问题,在此书提到一个目标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之:
1、如果从启动的价开始涨幅为1.5倍,则目标价格是启动价
启动价×1.5.
2、如果从启动价开始涨幅为1.618倍,则目标价格是启动价 启动价×1.618.
3、如果从突破后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计算,则第二个目标价格是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
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0.5.
4、如果从突破后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计算,则第二个目标价格是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
第一个涨停板的最低价×0.618.
此法有一定参考价值,虽然本人实际操作以前从不用此法,因不知此法,现在有一个参考方法,也不失为利器吧。
转自:http://blog.sina.com.cn/hcxyf
弱势大盘即将迎来重大转机
老良论市
昨天大盘上演了冲高回落的过山车行情,最终大盘在日线形态录得五连阴,这是2014年7月本轮牛市启动以来的第一次五连阴走势。从点位上看,昨天盘中低点2850点,这是5178点波段见顶以来的杀跌最低点,短线来看,这个点位已经具备了市场自救上攻的潜质。
从走势上看,昨天指数一度冲上3000点,高点3092点,但是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拖累之下,指数未能继续冲锋,而是回落,说明在难得的冲高过程当中仍旧有不少套牢出逃盘的出现,散户投资者同样如此,市场观点存在分歧导致了各路资金未能形成上攻合力。
昨天早盘盘前博文《大盘疯狂暴跌后衍生遍地黄金》中老良研判——“恰恰正是经历了如此之急的暴跌洗礼,让后市大盘的修复行情有了更好的期待,尽管现在两市已经是哀嚎遍野,大盘疯狂暴跌后却仍可衍生遍地黄金,很多个股已经处于了波段低位,这是值得瞄准狙击的时刻。被套的个股可以适当在低位补仓做低成本,需要提醒的是——在大势还未明朗之前,仍不可大仓位进场。”经历了五连阴的冲击,老万认为,大盘指数下探空间已经趋小,当下行情,不应该继续恐慌甚至恐惧,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尽管目前走势很是曲折,却不能丧失希望之心,转机即将出现,挺起胸膛,勇往前行才是王道。
能力圈内寻找成长超50%的公司
7月3日,雪球财经采访了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王小刚@wxgsh 。王小刚先生从事证券投资近20年,擅长投资高成长股,目标主要集中于年利润复合增长50%以上的公司。其掌管的鼎锋8期、鼎锋4号过去一年来在可比的763只私募产品中分列第1、2名(截止7月5日好买统计数据。http://simu.howbuy.com/mlboard.htm)。今年5月,王小刚先生到奥马哈参加了伯克希尔年会,收获颇丰。
高成长,判断一个企业在未来是否有确定的、持续的成长空间时,主要看三点。
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20-30%的复合增长。
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
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50%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30倍以下就不贵,30-40倍可以接受,到了40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50%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PEG在0.5。但PEG也是个大概,如果20%的成长,10倍市盈率;
或100%的成长,50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0.5倍PEG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
林奇对我影响最大,接下来是巴菲特和芒格,他们也是极强调能力圈原则。另外,芒格说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实际上也是改变了巴菲特的。
奥马哈之行的收获: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
看巴菲特的视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这点我特别羡慕和想学习。正好做了私募,时间上相对自由,所以就想抓住这个机会去看看。主要有两个,第一、肯定了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也是巴菲特73年以后的重要投资策略,过去我们说价值投资老是强调买的便宜,强调安全边际,实际上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市盈率大概十三四倍,比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高30%,这个股票的投资策略就已经不是买便宜,而是买成长,成长股策略也是巴菲特用实践来证明的成功的策略。我觉得估值是否便宜是说不太准的,10倍、20倍、30倍市盈率合理与否是说不清楚的,我只要咬定持续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在利润成长,假设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我主要赚利润成长的钱。
第二是能力圈的聚焦,股东大会巴菲特回答了很多问题,我最关注的只是一个能力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遵循能力圈的体现就是股票数量先不要太多了,投资集中在少数自己熟悉的股票上来。
判断管理层:多调研、多接触。日久见人心么,第一次可能没法判断,但多接触几次管理层,时间久了就知道管理层的人品、能力和眼光了。
估值方法:50%以上的高成长、30倍以下的市盈率
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长期来讲,公司价值是现金流的反映,这个理念我认同,但现金流也很难算,所以我个人认为估值是大方向上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就OK,不必精准地去计算。芒格不也开玩笑,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公司价值么。
成长股,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50%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30倍以下就不贵,30-40倍可以接受,到了40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50%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PEG在0.5。但PEG也是个大概,如果20%的成长,10倍市盈率;
或100%的成长,50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0.5倍PEG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
最短先看两三年,争取看地越久越好,但太长了可能看不清楚。少数的行业,比如说医疗保健,我觉得长期可能看地更清楚些,伴随着老龄化、消费升级会持续成长,可以看5年甚至10年。理想状态肯定是看得越远越好。重点方向是生活的中凭常识能有个大致判断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我们是投资者之前首先是个消费者。
从发现机会到最终实现投资的决策流程:积极跟踪,耐心等待。按刚才说的三个要素去研究跟踪,行业的上下游、公司都了解清楚先,比如说歌尔声学我们研究员调研了五六次,我也去过几次,研究的过程一般会持续几个月才好确定这个股票是否适合投资。当股票定了后看价位,有时候正好价位合适就很快买了,有时候价位太高就要耐心等待,如汤臣倍健是目标确定了后但等了一年才等到合适的价位,歌尔声学等了近半年才开始买入。
买入之后,卖出的时间怎么选择:优秀的高成长股不会太多,很少,找到一个优秀成长股也不太容易。因此对高成长股我倾向于长期跟踪但暂时不会长期始终持有。我会做波段,原因首先因为我们是公开产品,有个净值的波动平滑问题,不能全部随着市场去沉浮,不然净值大幅波动客户会有压力并且传导过来。但实际上做波段没有起到太多的正贡献甚至目前客观上还是降低了收益率,但我还是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平滑净值的作用。我现在的产品鼎锋8期和4期净值还在一块一毛七八左右,客户的承受能力相对有限,如果将来净值在两三块钱的时候,随着客户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我这边应该捂的时间更长一些,波段会少一些。另外一个因素跟估值有关,价位过高,我就拿的少一点,但不会不拿,还是会继续跟踪。再一个,跟踪过程中若发现管理层不诚信时,就什么都不看了,那肯定赶紧卖掉。管理层不诚信的公司我们无法判断和跟踪。另外如果行业已经有拐点了,比如家电连锁在09年的时候已经有拐点了,电子商务迅速崛起,这个行业不可能有高增长了,那就不做了。
识别伪成长:多调研
在能力圈内投资
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是“伪成长”,伪成长就是说预期的成长没有实现。要识别就是要前期多调研、多研究,提高对行业的认识,另外一定要在你有把握的范围里面,比如说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大部分人就判断不了。
教训很多,最大的就是投资理念,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十年才坚信这个道理。如果给一个教训的话,就是要早一点认识到这一条。
第二个、一定要注意公司的成长,如果选不出高成长的,或者说选了伪成长,还是风险很大的,这个很专业,一定要研究透,不能简单地说什么“夏天买啤酒、秋天买白酒”,如果按这个操作也太简单了。喜欢公司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是否适合投资还得另说。
彼得林奇的一句话:大家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型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地成长。最后我补充一句:最好是持续数年业绩都能连续增长50%的高成长、大消费领域的公司。
成长股投资的一点理解
为年复合25.8%的收益率奋斗不息,一直以来的信念和策略就是:“高成长”。
一、理念:
般我们这么总结:股价=市盈率(估值)X
每股净利润。
投资分成了所谓的三大派:技术派、价值派和成长派。技术派主要研究股价,不看估值和利润,只看形象不看本质,仅仅从股价的趋势中来寻找规律。
技术分析易懂难精,很少有人通过技术分析最终大成功。江湖上虽确有一些天才,从营业部散户起家,仅靠几万几十万的资金,目前身家数亿甚至数十亿(这才是真正的屌丝大逆袭),但我等大部分人必须承认:智商和情商一般的情况下,不要想这等奇迹落在自己身上。
价值派特别强调安全性(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确定性、坚固的护城河、高安全边际),投资的核心是便宜,近两年的银行、大秦铁路等都是价值投资者的重点跟踪标的。投资的逻辑是“价值回归”、“价值最终会反映到股价上”,对于未来的净利润是否高速增长倒不是重点,重点是目前的股价低于公司现在的价值。
估值回归我个人不太能把握的是:一是觉得估值回归是个整体的、偏宏观的事,跟宏观经济、流动性都高度相关;二是回归的时间不好把握,等待回归的时间可能要以年计。前两年重仓银行股的同学,需极强的耐心、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耐心、心理承受能力都不足的本人,更追求每年都有一定的绝对收益,给客户以交待,给自己以信心。
把重点放在净利润,尤其是未来几年的净利润上,假设目前的估值就是合理的,净利润每年增长50%,股价理论上也涨50%;买几个连续几年每年净利润增长50%的股票,不就每年都能赚50%,不就年50%的复利了么?不就60岁的时候亿万富翁了么?
02年以来的茅台、04-07年的苏宁;近几年的10倍股歌尔声学、金螳螂等,不就利润不停增长,股价不停上涨么)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可能未来预期的净利润增长没有了,并且以前的净利润都是假的,估值也大幅回落,股价暴跌80%(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甚至摘牌了(环保股份等)。
个人而言,做股价趋势时技术分析看不准、短线波段做不了;做价值投资时估值回升没耐心,安全边际算不清;我就踏踏实实研究公司,跟踪成长,做好成长股投资,不也可以长期平均下来,每年去追求25.8%的收益率么?
二、策略
高成长投资最重要的,自然是净利润的成长速度。前提还是假设估值目前不变(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成长速度越高,成长时间越长,自然收益率也就越高。
成长的速度除了高之外,必须还得持续。周期股1-2年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往往极高,但无法持续也无法预期,我们说的持续性是指在未来数年可预期继续保持。我们前面假设估值不变这种理想情况下,其实成长的速度和持续性都会影响估值。在利润增长1倍但估值回落50%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无法获利(我03-04年重点跟踪的江淮汽车就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长50%但市盈率从20倍回落到了7倍),而估值不变的前提是:大盘稳定
公司利润增速维持
未来数年仍可持续。大盘是否稳定我们都知道不容易判断,但行业和公司的利润增速能否持续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些,近两年银行股在利润增长的情况下估值大幅回落至市盈率5倍左右,就是因为投资者对其未来的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估值是否稳定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行业前景和趋势,若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看淡,预期成长趋势无法维持,估值就会混乱。如近两年的银行股、近半年的白酒股(尤其是五粮液),估值就一降再降。
所以,成长股的核心就是看未来的成长速度能否持续。
如何选择成长股:
前面提到了成长速度,提到了持续性,就本人而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请参考刘建位的《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
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相对高速地增长。近几年医疗健康
第二是看公司竞争力,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综合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能够代表行业、增速高于行业。
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诚实可信,眼光长远,执行力强。
第四是看估值,买入时不要贵地离谱,需要长时间的消化估值。成长股投资不象价值派,特别强调安全边际,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买得合理,不贵就好(我个人会参考技术分析、大盘综合情况下选择买点)。
估值是门艺术,是略高还是略低很难精确判断,芒格开玩笑说,从来没见过巴菲特说过怎么估值,巴菲特则说是胖还是瘦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何必用称重器。
三、风险
成长股投资最大的风险首先是买错了,其次是买贵了。
买错了就是说碰到了伪成长。
成长股投资的基础是对未来成长的良好预期,预期落空自然投资的逻辑就没有了。
买贵了还好一点,靠时间还可消化估值,买错了则只能迅速止损出局,否则损失惨重(戴维斯还有双杀,十年前的东方电子、蓝田股份、银广夏、环保股份还记得么?近两年的重庆啤酒、中恒集团也是教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