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张旭的头发辩护

(2014-03-10 18:30:01)
标签:

张旭

头发

癫狂

自由

艺术

    为张旭的头发辩护

    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也不能在圣人头上动发呀。

    草圣张旭的顶上到底有没有头发,这本来不是问题,现在却成了一个问题,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偶翻《历代书法咏论》(杨克炎,2013,中国青年出版社),唐诗人李颀《赠张旭》有句“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杨注曰:“露顶:据史载,张旭发稀,秃头顶。”

    何史所载?杨并没有注明。我东翻西翻,只见史载——

    “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新唐书》《张旭传》)

    “饮醉辄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国史补》)

    濡,沾湿。揾,浸没。笔有毛,头有发,才能浸湿,方可书之。倘若张旭没有头发,史官笔下的这两个词、这一件事就太不可思议了,那倒说明,张旭未必真颠,史官肯定疯了。

    其实,“露顶”这个词,不止一个人用过,而这个词的意思在杜甫在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说的很明白:“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由脱帽与露顶组成的这个词组表明,“露顶”绝非“秃顶”,也就是说,这是大不敬,而非自虐。

    当然,把“露顶”说成“秃顶”,似乎也不是全无根据。

    苏轼在《题王逸少帖》诗中写道:“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当着王羲之,责怪责怪颠张醉素,并不为过,但这样的骂法,却是过了,有违东坡居士的一贯作风,也有被历史的一贯走势。或以为此诗是假托。我却没功夫考证,就算是苏轼做的吧,但要注意,这是诗,而不是史。怀素出家,固然是秃的,张旭的头发尚可以当长锋写大字,怎么会秃呢?然而,爱屋及乌,骂秃及秃,在诗人,或许也是情理之中,不必认真的。

    应该认真的是,不能把 “诗载”当成“史载”, 进而把“露顶”说成“秃顶”。

    虽然,我主张张旭留有长发,但我并不主张要用长发写字,终究那不是常态,虽不至于变态,也属于失态。毕竟,这种失态也会引发历史的误导,例如,当今的有些所谓艺术家把长发当门脸、把艺术当特技,似乎倒成了常态。当年,苏东坡苛责颠张醉素的话,“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拿来骂骂这些人,倒是一点也不冤枉。

    我之所以为张旭的头发辩护,实在是因为,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中国人屡屡被“解放”之后,张旭的“颠”与“狂”以及对王公大人的大不敬,太难能可贵了。而这种颠狂的自由状态,关乎生命,至少对艺术创作来说,等于生命。

    (题图为张长史像,传为任熊画,至少是有头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小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