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皮娜·鲍什,只有孤独和震撼

(2007-09-22 10:12:17)
标签:

艺术赏析

皮娜·鲍什

很难描述那样一种精准的肢体语言。
爱情中的各种情绪似乎都能在《穆勒咖啡屋》里找到。
渴望、冲动、追逐、癫狂、支配、眷恋、绝望、寂灭……以及遗忘、纪念,乃至不断地重复。
整体寂静的舞蹈剧中,间歇爆炸性的肢体动作不断试图和满场的桌椅碰撞,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避免伤害。
最终,爱情只是两个人的表演,看似轰轰烈烈,气氛紧张、痴狂,最终也只是一个人的纪念,触碰不到任何东西,甚至伤害不了一把椅子。
 
姜文的新片《太阳照常升起》,看懂看不懂成了一个看点。
如果用看不看得懂的态度去看《穆勒咖啡屋》,大概要绝望了。
这样超乎寻常的观舞体验,其实只需要去感受就好了。剧情到底要说什么?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它与你的经验有关。
皮娜·鲍什说,她关心的是人为什么动,而不是如何动。与动作所推动的剧情相比,这位美丽优雅思想深邃的女士最关心的是动作后面的情绪与冲动。这涉及到戏剧哲学,而清汤寡水的戏剧哲学在中国的当下是不招人待见的。人们喜欢看华丽的舞美,满场的中国元素,巨大的风景区背景。
所幸,当晚(21日)的天桥剧场,真正发生了“手掌拍红了,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热烈场面,人们起立,向皮娜·鲍什致敬。
那样扎实的创作,包含毕生的舞蹈经验,打动了现场所有从未接触过这种经验的人,确实是奢侈的观舞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前的告别
后一篇:月亮的一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