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西的楚门和中国的教授

(2006-04-17 23:49:32)
胡续冬在京报开巴西专栏的时光,真是一段美好时光。
我们在破旧的八层“阁楼”上办报,而且不要办“阁楼”,要办世界大报、百年大报。京报副刊的一干人等在这样崇高的理想下兴奋得没日没夜组稿编稿,连专栏编辑也要放眼海外,约国外专栏。
专栏编辑还立下宏伟志愿,要巴黎、伦敦、纽约、东京各约一个高手。可惜在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愿意写专栏的很多,写得像林达恺蒂那样等级的却寥寥,像恺蒂那样享受伦敦幸福生活而又心系祖国小葱的简直就没有。最不幸的消息是,恺蒂同学竟然已经搬家去了南非。
投稿倒很多。投稿者以走马观花者居多,试图将自己在国外三个月的经历结集出版前再骗点稿费的那种;也不乏那些善于天方夜谭的,仿佛国外的生活就是历险;还有一种是走在哪里都像走在中国的。这最后一种人最有趣,总是在异乡思乡,不知道在国内的时候是不是总是想着远方,正所谓在国内的时候想出去,出去了以后想回来,活的永远不是地方。
我们要找的人是一种活在哪儿都是活在地球上的人,真正的国际自由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胡续冬到巴西洋插队的时机简直妙不可言。所以在他动身之前,就已经不幸沦为京报的包身工,开栏写动身的准备;在他到达的第二天,这位忠诚的包身工就与组织取得了联系,然后第三天,带着巴西痛快淋漓的生活气息的稿子就来了。我的办报时光因此与一些巴西土著们发生了关系。每天看版时,都有一群巴西佬在版面上上演他们的生活,就好像京报的版面中多了一个摄像头,一群巴西楚门们在秀着他们生龙活虎的生活,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已经被胡续冬即时传真到中国。于是我们放心大胆地看巴西教授们在校园里熟练地打芒果,看胡续冬把巴西佬们侃晕,对我中华文化心向往之,看巴西媒婆为胡续冬介绍女朋友,看胡续冬被巴西慢条斯理的签证官折磨……在那些看似随意而成的文章中,巴西人的性格呼之欲出:他们热情但懒惰,好管闲事但官僚,他们对生活充满宽容,热爱婚姻但并不惧怕离婚。与那些高雅时尚的大国生活相比,与我们平淡刻板高效的奔现代化生活相比,他们低效的生活不知为什么这么令人神往。
在巴西人民的热情挽留下,胡续冬的客座生涯比预期的延长了半年,等他终于要结束这场华夏文明与南美文明的热闹相逢时,已经有忠实的巴西拥趸,吵着要到中国来追随他。直到回国之后很久,巴西的拥趸们还在子夜里梦到这位瘦小的中国教授。
自由的灵魂总是令人想往的,不论生活在哪里。(此文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