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套房首付至四成”是银行炮制的一个秀 [

(2007-09-23 21:42:14)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经济痛处
 东方愚

  

银行愿不愿意多放贷?这是一个近乎弱智的问题。在房贷市场上,银行从来都是一个“两面派”的角色,这次也不例外。建行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始将第二套房房贷首付提至四成,看似乎是对监管部门的调控意图心领神会之举,实际上却可能是其自导自演的一场秀。

就像前两年经济适用房新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样,究竟什么叫经适房,本身就存在一些争议,而建设部的说法也不能令大多数人满意。如今“第二套房首付提至四成”这一新鲜物诞生,究竟如何定义“第二套房”呢?建行嘴软了,说,现在还无法明确界定。

第一套房是以丈夫的名字买的,第二套房以妻子、母亲的名义买,算不算第二套房呢?在广州之外的其它城市再买房,谁知道这是第几套房?银行遭遇此类事件,定会倍加尴尬。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考虑买第二套房的大都是相对富裕或权势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规避这一带有瑕疵的小规定,简直踢皮球一样简单。

但是,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青年,可能就惨了。男女双方都有点小积蓄,一起付首付买了个巴掌点的小房子“过渡”,房产证上可能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两三年后,他们考虑换个大点的房子,于是面临“第二套房首付付四成”的规定,两个人的名字买第一套房已都用过了,父亲母亲在外地,名字一时半会儿也不能拿来“借用”,只好无奈再去借钱拼够四成,或者郁闷之下暂缓买房。

可以说,从首付三成到四成,一成的增幅看起来不大,但对不同群体的“边际刺激作用”却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说,银行此举,可能恰恰伤害了本想要去“帮助”的人。这种说法显得高估了银行的道德系数。银行在房贷方面有过真正想着去“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吗?与其说提高首付是为了抑制投机从并为无房一族利益计,不如说那是银行出于自己利益着想而作给监管层的一场戏。

银行的狐狸尾巴不时会露出来。农行近日在调整房贷政策时明确提出,“对于优质客户,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下浮。但对于明显属投机炒作购房行为的,将拒绝向其贷款。”这一左新规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要知道,不少炒房投机者,正是银行乐打交道的“优质客户”,再向这些人降低贷款利率,为的是抑制房价?荒唐。左手打起右手,等于变戏法儿露了馅。

一味批评银行是在做秀,似乎也不尽恰当。银行像张夹心饼,所以有时难免当起了替罪羊。那么,我们看看有关部门是否真的下决定抑制房价疯涨。今年上半年市场上盛传银监会可能将房贷首付提至五成,此后不久央行新闻处有关人士出来辟谣称“央行没有酝酿五成按揭政策”,并称“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希望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诸如此类。显而易见,监管部门并不希望房地产市场突然“变脸”。

地产商们对央行和众银行的“苦衷”可谓了如指掌,接二连三的新规并不会在他们心中掀起多大的涟漪。他们依然是一边疯狂囤地,一边火热增发。据统计,截止今年7月末,碧桂园的土地储备达4500万平米,成为内地最大的“地主”,万科、新世界的储备量也都超过1500万平方米。而近几个月市场再掀高价拿地潮,上市融资与增发潮。然而,监督部门对直接推高房价这“两大高潮”,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整个利益链条和行为图谱勾勒出来了,银行不良贷款率能否下降、今后几年的房价是涨是降不言自明。正如前不久笔者称南京市关于公积金贷款属“隔山打牛”之举一样,建行“二套房首付至四成”的做秀新规可能产生逆向激励作用,不但抑制不了高企房价,反而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监管层骑虎难下的真实脸谱和纸老虎的行为惯性,再一次加重了普通民众对于房价调控“超调越高”的心理阴影。这是谁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