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荣信股份(002123)、国脉科技(002093)在6月初和7月底跃上百元大关后,8月1日,山河智能(002097)盘中逆势冲过百元,成为A股年内第9支百元股。中小板上百元股潮涌为投资者连连叫奇。不可否认,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大都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成长性较强,但是其股价的直线攀升,也令不少投资者为其捏一把汗,慎者往往会提及当年的亿安科技。
亿安科技曾是当年中国证券市场一只很普通的股票,然而从1999年初到2000年2月,一年多的时间股价其股价从5块多一路飙升至126元,成为市场上第一支百元股,被誉为中国股市的神话。然而“百元神话”很快成为“百元昙花”,亿安仅仅绽放6天后,一路下跌,加上亿安于2001年初遭证券会调查,到2003年9月,亿安股价竟跌至6元!毫无疑问,在这场风波中,损失最大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有人会说笔者拿8年前亿安科技去对今日的中小板龙头股进行警示,实乃危言耸听之辞。毕竟中小板上一些公司的复合增长率甚至超过30%,盈利增长预期极为可观。但是中小板上业绩欠佳股被恶炒的例子难道还少吗?最典型的则属网盛科技(002095),去年12月15日网盛上市首日股价大玩过山车,虽在当日遭遇三次停牌,但仍报收于62.5元的高位,网盛董事长孙德良当即表示网盛股价被高估了,然而尽管如此,其股价仍一路蹿升至6月20日的最高92元,眼看剑指百元!
没有业绩支撑的“百元大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陷阱。有必要提及的是,沪市有贵州茅台、驰宏锌锗、中国船舶(沪东重机)等百元牛股,其业绩与成长性也为业界所认可,比如驰宏和茅台去年每股净利分别达5.31元和6.25元。而这是网盛所不能比的,且网盛的成长性日前也遭到质疑。如果深市出现更多的“网盛”,无异于给“生造百元大票”的流行风网开一面,从这个角度讲,深市监管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方面,在A股市场如今牛气冲天的氛围中,股价增速很多时候也与高管在市场上的“表演方式”有关。不少时候,遭非议的股票(这里专指所谓的绩优股)涨的反而越快,比如不久前苏宁报表遭媒体置疑当日,这厢是苏宁私地下发起猛烈的公关攻势,那厢是市场上苏宁股价逆势飘红,颇具讽刺意味。而在百元股当中,这一特征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荣信股份了。
荣信股份是中小板的一支明星股票,一来其股价飙升速度让人瞠目结舌,上市首日(3月28日)即大涨174.6%,达51.9元,两个多月后的6月13日,则一举跃上百元高台;二则与掌门人中厉伟、崔京涛夫妇系经济学家厉以宁儿子儿媳不无干系。而说荣信这一明星股票之“怪”,则是因为市场、媒体及民间对厉氏家族的微词与质疑从没有间断过,但这似乎丝毫不影响荣信股价的一路飙升。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洪可柱对厉氏家族的点名评批引起轩然大波,荣信股份也被指有“侵吞国资”之嫌。而当时荣信还没上市,上市之后系列批评仍然接连不断。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厉伟无不于明暗两处频繁走穴,比如在荣信上市前4天的3月24日举办的首届私募基金高峰会上,以及后来在接受媒体专访中,厉伟抑或激昂陈词,抑或情难自已与众人“分享”荣信“苦难历程与经验”。同时对于强烈痛斥厉氏家族的个人与媒体,厉伟接连串进动用了法律程序,直到让你道歉才可能善罢干休。
现在回头看看,所有的这些风波,其实恰恰起到了“推广”荣信股份的“乌龙”效用。明白人都清楚,厉伟深谙,只要掌握一条底线和一个硬筹码,所有对其群情愤慨或义正言辞的置疑,完全可当作“闹剧”对其一笑了之。这一条底线,即厉氏家族不至于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一个硬筹码是,荣信股份1600万的流通股的“情绪”能为自己所掌控。而完成这一底线和硬筹码的建构,所需要的“原料”则是非同寻常的话语强势,别具匠心的资本链配置,以及相关利益同谋的“齐心协力”。
“网盛泡沫”与“荣信怪圈”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特的风景线。在这里,财报已不是关键因素,恶炒资金大行其事,“流言”甚至也起了反向激励的效用。只要股价能节节蹿高,掌门人就可当作什么样都没发生过一样,而转身对媒体洒脱地讲上一句“谣言止于智者”。厉伟曾说,“最大的风险是拍脑袋的风险”,这话是当时他说给风投听的,而对于盲目追碰荣信等所谓高价绩优股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句话同样最具警示意义──不要轻易拍脑袋作决定,更不要在拍自己脑袋的时候,两眼还紧盯着“孙德良们”或“厉伟们”的脑袋。
(东方愚8月2日上午于广州新和浦寓所)
前一篇:斥责集资之“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