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研究生柳剑锋出走与中国大学里的“菜鸟文化”

(2005-10-01 16:18:13)
分类: 人物泪痕

北大出走的那位叫柳剑锋的研究生哥们儿,到现在还没有回家。之所以提及它,一是因为我们是“同行”(同为研究生,不是同出走,呵呵),二是今年七月我到北京的时候,就住在那个万柳公寓。

 

http://img.news.tom.com/img/assets/200509/050909042643j590804.jpg

 

 

记得这位哥们儿出走前在电话里向母亲哭诉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没有能力!我没有能力!”确实让人震惊。而后媒体上报道柳母寻子多次晕倒、柳父寻子被误认作乞丐等事件,更是令人惊醒不已。我发现,这件事发生后,有指责柳剑锋的,也有同情的,继而有论者将这一事件延伸到大学生、研究生心理浮躁与焦虑的层面的。然而在我看来,柳剑锋出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启蒙与警醒我们正视象牙塔里的“菜鸟文化”。

 

“菜鸟”的意思人皆知之,意即很菜、很差劲儿,“菜鸟文化”是大学里一种“群体性差劲”之文化氛围的形象化称谓。炼制这一文化的原材料,既有大学生自卑情结这一“内在成份”,更有学校与社会氛围这一“外生变量”。一般来说,“内因决定外因”,然而大学“菜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外因起了决定与支柱性作用。就有点像王小波《“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文中的“行货”——被动地失去了存在的真实价值。

 

有人可能觉得笔者是在危言耸听,觉得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甚至给妖魔化了。一个真实的情况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究生,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三年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而当考上了研究生之后,由于课程松懈与知识脱节,要么充当导师的“廉价打工仔”,要么就是被“放羊”——导师置学生于一边,自己在外面讲学、做企业董事、顾问,或是揽项目赚钱。有想法的研究生可能会自己做些事情,而还有很多人心态陡然失落——“菜鸟文化”初露端倪,由于这部分人资金与知识方面的“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心理落差越来越大,加上许多事情事与愿违,及年龄的增长,“行货感”与日俱增。

 

郁达夫有句名言,“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是的,一隅观天,研究生的生存状态正变得越来越拘谨与窘迫。而罪魁祸首便是大学人文精神的逃遁,以“投入产出比”为特征的功利观念像一个链条与滑轮般,撵着包括校方、导师、学生在内的大家伙一股脑儿上车,部分被尊称为天之骄子的学生们由于身处于象牙塔最底层,在无形之中变成一只只“菜鸟”,或是一件件“行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与研究生其实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你无权选择学费多寡,无权选择导师人品,更无法撼动日益功利化的培养体制。弱势群体中自然不乏有思想,有魄力者,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想逆流而上,用能力、知识、理性将呆在象牙塔时的日子充实起来,但是相对来说,弱势群体中滋生“菜鸟文化”的难度仿佛更低一些。

 

笔者无意为柳剑锋的极端作法开脱,只是觉得评论者剑指当事者实为一叶障目,抛开性格与人品不说,柳研究生的出走,更是象牙塔中“菜鸟文化”对偏离人文理念轴心之大学精神的公开反抗,也是对教育体制劣根性的讽刺。也许柳剑锋过些日子可能回家了,但大学精神何时才能本位回归呢?(东方愚9月10日胡言乱语于青岛浮山公寓)

 

 

作者注:如果您觉得在下的文章还有那么点儿味道的话,请在下面页面投《财富悲情》一票,http://publish.sina.com.cn/show.php?p_id=6&t_id=559&s_id=0 多谢!希望互相学习,多多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