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物泪痕 |
今年高校的自杀者仿佛特别多。教育部好像还专门招召开了相关会议。我只记得前些日子有一天早上起来看新闻,差点儿窒息。首先看到北航一位老师、博士后跟楼自杀了,我觉得好不可惜。这个网页正要关,突然又看到了另一个关于自杀的新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个博士生在同学面前跳楼自杀了。我靠,这是怎么啦!
接二连三,跳楼成了高校师生的专利。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天春节过后,光北京跳楼自杀的学生,就不下十个。这还不包括上个月中旬北大万柳公寓出走的那个研究生。自杀或逃亡——这好像是古代中国悲观的志士人仁危机时刻的选择。可现在,却成了套在高校头上的紧箍咒了。
自杀是一个人的自由,可是读书读了二十多年,硕士帽博士帽都快戴上了,却跳楼一命呜乎了。有人将这一切归因于社会焦虑。早上那会儿跟一姓彭的朋友在QQ上聊,他说,知道萨特的存在主义吗,自杀骤现的是严重的社会焦虑症。我读书不多,萨特没听说过,存在主义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我知识硕士博士不是用来跳楼的。
想想他们挺可怜的。就拿北大出走的那位研究生来说吧,28了还花家里钱,加上找不到女朋友,确实挺郁闷的,还不如马加爵活的快乐,马至少还尝过女色。不过这是调侃,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收入的问题。如果有人一个月提供给他两千块钱,也许他也不会出走。本科毕业我到了一家股份商业银行,实习了一个月时知识考研考上了,我当时还想着不去上研究生了,家里那么穷,还不能做贡献。后来上了研究生,自己在外面做些事,由原来的一个月四五百,到八九百,到一两千,到后来的三四千、四五千。一切仿佛都释然了。
鄙人不是要夸自己,而只是想说,现在的研究生之所以焦虑,很大原因是经济负担问题。由于收入问题,一部分学生到校外找兼职,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常最见的就是在电大,夜大带个课什么的,实在不行做家教吧,没办法。这些学生一个月赚的不多,但够花。还有一部分学生安心学习,搞研究,研究来研究去,TMD只花钱不来钱,给导师写本书,30万字,没明没夜地搞上两个月,结果书出版了,书与写书的研究生没了关系,连个编委都可能当不上,导师恩威并用,恩的是给他500大块,说辛苦了,给你报销一下上网费,威的是一本正经地说写书是一种锻炼。我操,这是狗日的锻炼!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安身立命,可是久而久之,心理就可能有些变态。正常一点的话,找个托词给导师请假不干了,不正常的话,自杀的念头也许会产生。
前些天有期新京报上有个研究生写了篇文章,说希望国家加大对研究生的补助额度。我一朋友看了,大骂作者呆比,都研究生了,还TM盯着补助,真没出息。我朋友骂的不是没道理,但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孤癖以一心做学问的那些学生来说,这点补助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或许还可起来防止一个人自杀的功效。退一步来讲,接受国家补助,也比窝窝囊囊接受导师那几百块“恩惠”体面。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有意思,它是鼓励两种人诞生的,一种是在学校挂着号,在校外公司兼职或全职赚钱的。一种是无无聊聊郁郁闷闷琢磨着如何自杀的。这两种人都是被没钱逼的,令我惊骇地是,我一同是研究生的朋友告诉我他有研究生同学去当鸡当鸭的。我听了汗颜,因为我只听见过研究生去嫖娼的。
谁是下一个高校自杀者?我这个标题实在扯蛋。下一个自杀者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不再鼓励学生们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