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吉他、一段简单的旋律、一首首如天籁般的声音温暖着每一个真正喜欢音乐的乐迷。她们的音乐似夏日里的一杯绿茶,让你意味深长般的体会着她的清香;又恰如严冬中徐徐吹来的阵阵暖风,弄得我们心痒痒后、轻浮面颊转身飘走,只留下我们傻傻的表情在风中叹息。
在日渐浮华鼓噪的娱乐圈,这类创作型歌手还固守着她们最后的一道防线—良知。或许只有极少数人听到过她们的音乐,正是有了这些小众,才使得她们的音乐越来越流行起来……
陈绮贞:你们继续,我想想该唱什么
陈绮贞入行10年了,一直没有大红大紫,却拥有一批很忠诚的歌迷和“华语独立才女”的美誉。
陈绮贞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着现场的表演,她安安静静的坐在舞台上弹吉它,弹她那得心应手的吉它,吟唱那些如白日梦般诙谐有趣的音乐故事,唱她那流逝的青春、不安的年华,唱她那乖张或者顽皮的的心事。她的歌声有着台湾民谣一以惯之的人文情结与关怀,音乐中有些低落的口琴,忧郁的钢琴,铃珑晶莹的吉它是她独有的可爱,那份遵循内心的真诚,有着企望超越现实的心智,从无粉饰和稚嫩,那是生命的率真和可爱,是这个女孩变成女人之后仍然美丽的动人之处。
其实,清淡的木吉他伴奏也好,层层递进的弦乐也好,都不过是一件可以摘除的外套。歌手自身的特质才是最重要的,谁能够轻易取代陈绮贞那种浑然天成的民谣歌手气质?这个曾经坐在咖啡馆或者校园的讲台上自弹自唱、外表柔弱的女子,像温室的花朵,似乎不堪一击,却总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人的内心最坚硬的神经磨走棱角。陈绮贞的歌,就像在你耳边轻轻拂过的微风,清澈的吉他拨弦与清淡简洁的旋律令人难忘,经常会给身处都市喧嚣中的人带来独特的沉静和安宁。
张悬:是花,总有一天绽放
台湾独立音乐圈中,音乐圈中,一直没有缺少过作品好、唱功也不错的女歌手。当独立贴上民谣的标签,似乎骨子里不讨巧的坚硬都变得行云流水了起来。张悬是独立民谣小资流派里的新晋,却有着比别人更丰富的传奇经历。
张悬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几年来在台北各大知名的Live House及校园演唱,并发表自己的新创作,畅谈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张悬”两字突然像一颗清新的彗星,席卷了所有的网络、BBS和学生界,无数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歌手是静静做音乐的张悬。
因为在网络上的高知名度,早在她19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而获得。看来她已经不是新丁,而是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歌手。这么说来她的唱片公司选择现在才发片,也不失为一个上策,对于这样的唱作型女歌手,积累远比宣传更重要。
陈珊妮:后来,我们都哭了!
六七年前,陈珊妮还是台湾的独立音乐人,她出没于一些没什么酬劳的酒吧演出,唱一些游离于主流之外的民谣作品,后来,她开始出唱片,驾驭不同类型的音乐,同时,给别的歌手写歌,她既能替谢霆锋、郑秀文、许茹芸等主流歌手写出大热的作品,亦与黄耀明、糯米团、脱拉库等非主流乐团合作。
《后来
的确,陈珊妮这三个字对于华语已经是一个代表品味和自主精神的品牌,她横垮流行与独立音乐界,却无人诟言于她,没有人说她不够流行也没有人说她叛离,是因为她的每一次开声都心智十足,她的歌声魅力四射,而其豁达的音乐空间也给了我们丰富的想像。
实际上,忧伤感从未真正在陈珊妮的歌曲中出现过,她不是那种具有忧伤气质的歌手,有一群默契的协助她完成想法的合作伙伴,有一个全力支持她发展音乐事业的男人,她得以自由自主地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她还有什么忧伤的缝隙需要弥补呢?
曹方:西双版纳稻草人
曹方是内地唱片届最惹人疼爱的歌手,在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这个小女子还叫“曹芳”,一个在中国平凡到可以忽略的名字。专辑的名字却是颇为另类,叫做《黑色香水》,内地华语乐坛,自己一手包揽词曲演唱的女歌手还属于相对比较稀有的品种,于是抱着很大的期望去听了。听过之后,有点失望。不是因为音乐差,只是因为与预期的差异太大。感觉除了比较小资,没有什么特别。所以很快就淡忘了那个名字,和那张唱片。
曹方生长在遥远的西双版纳,外形自然、俏丽,纯真的眼神里,透露着独立、自我的讯息,而抱在胸前的洋娃娃,似乎在告诉大家,她其实也略有些孩子气。她喜欢用“古怪”来形容自己的入行经历。英语专业毕业的曹方在学校里时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曾经的理想是当外交官、翻译或者导游,却不成想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音乐圈。
听曹方的时候,常常会想起丁薇,有时又会滑过王菲的影子。或许是因为现在比较流行这种都市女性的形象:十分自我,一点慵懒,一点颓废,一点自恋,再加上一点点自闭。看上去柔弱娇嫩,其实却是更加独立自省。
原本,像曹芳这样个人色彩浓厚的音乐风格未必能被大众欣赏,应当属于更加“小众”的那种类型。但是,在我们的耳朵被打着“平民歌曲”和“粮食音乐”旗号的口水歌蹂躏得越来越糙,在铺天盖地的“超女”们的消息开始让我们渐渐产生审美疲劳,越来越心浮气躁的时候,曹方的出现,就象是经过躁热的夏天之后,初秋夜晚的那一阵凉风,让人心情愉快,耳朵清爽。
结束语:如今,华语乐坛已经出现了更多像她们那样的声音,她们不再满足被人包装和摆弄,厌倦“千人一面”的偶像制造业,通过自已灵巧的手和敏感的内心表达出来,她们不但用音乐丰富了自已的生活也自如的快乐着,拓宽了某些人可怜的音乐眼界。
今后港台女歌手创作力会继续匮乏,会继续偶像化,娱乐更加无聊,音乐制作更像流水作业,这样看来坚持发出自我发出的声音无疑是一枝奇葩,她可能没有那么的韵味十足,清瘦的她可爱的偏执狂着,却不会寂寞,因为有音乐,她的心灵之花会淀放的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