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言自语 |
很喜欢这篇文章,忍不住就转贴过来了,朴实无华却很亲切,感觉有一种成熟水果的芳香侵袭着,让我无处可逃。
果树的故事耐人寻味
最让我们这些惯于挤在阁楼里的北京人艳羡的,莫过于英国剑桥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的花园。我的房东老黄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花园,他从国内带了一些白菜、萝卜、瓜等蔬菜的种子种在园子里,我们也因此享受到了只有回到国内农村老家,才能享受到的吃绝对新鲜无害蔬菜的待遇。
但老黄花园里最吸引我的,还是从两边邻居园子里“出墙”伸过来的几棵果树,其中有两棵苹果树,还有一棵李子树。满树的果子真的很有诱惑力,我几次跃跃欲试而最终还是不敢造次。老黄笑着说尽管吃,谁让它长到咱们这边了呢?我从法律教科书上得到了求证:邻居的果树伸到咱家园子里,就属于咱家的财产了。于是每天早上起来摘两个李子吃,便成了我最新养成的习惯。后来,那两棵苹果树也没有幸免而成了我觊觎的目标。不过,虽然有了法律依据,但人情上终究不大过意得去。好在两边的邻居都不以为然,隔壁的英国老太太还先后送来了一篮子李子和苹果,并热情地告诉我们的女房东如何做果酱。这反倒让我这个“偷吃”果子的人不好意思起来。
此外,在道路两旁有时也有一些果树,但让我惊讶的是,英国人对满树的果实竟然无动于衷,而任凭掉在地上烂掉或者被鸟儿在枝头啄食。这么多水果掉在地上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但我就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没有兴趣?
难道真的是英国人素质高吗?我想起了北大当年的果园(也就是现在的静园草坪),同样应该是高素质的人群,但我们却以采摘为乐,更为采摘结束后将果子从另一个角落递出,而空手出门从而避免交费而窃喜。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乐趣,没有人会当真,但对待果树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我们也许应该问:如果剑桥人和剑桥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热衷于“采摘”,那么三一学院还会不会有那枚砸在牛顿头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呢?(李红海(北京学生)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比较贫困,爸爸的工作是给人看守果园,我经常到果园去玩,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李子树上的果实经常会随风飘落下来,我的小手掌托起许多李子,因为手掌较小的缘故,当红红的李子从手指缝隙散落时,我总忍不住发笑,这个情景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如数家珍。
如今,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还要去看看儿时经常游玩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我还会记得20多年前,曾经有一次小孩在这里慢慢长大,当罗大佑的歌声响起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光阴的故事----罗大佑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过去的誓言就象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
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
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
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