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是中国首位藏传佛教僧人导演乔美仁波切的处女作,全片彻底跳脱出爱情、喜剧、战争、悬疑、惊悚、歌舞片的商业类型框架,用高度艺术而自然流畅的静态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盲童和母亲的故事。实验性手法极强的本片,属于剑走偏锋的艺术电影,因此让褒与贬两极分化。《照见》充满了对弱势群体和残酷现实的沉思思,实验性、颠覆性与艺术性并存。
片名“照见”,梵语为“ATA”,“见”不仅指向外看,更多的是往里看,从而看到自己、照见人生。剧中,孩子因不满被迫学习盲人乒乓球离家出走后,母亲蒙上眼睛生活,试图感受和理解儿子,从而发现自己内心的光明。而“非专业人士”导演乔美仁波切对《照见》追求,不在讲述一个有始有终、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让观众随主人公一起,闭上眼睛静心寻找内心的光明。母子间的情感表达,完全是平淡如水、点到为止,更多蕴含是耐人寻味的佛学思想。导演称本片是让人静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正片看来正是如此。
本片开头有点“当《推拿》遇见《千锤百炼》”的意味,却走向了侯孝贤、蔡明亮、贾樟柯那种实验性文艺路线。尤其手持摄影机的少年最初在影院内的镜头,摄影师卢晟使用了冷静克制的镜头,近乎于黑白的单色调,像是一部无声记录片,贴近着主题内容。王柠扮演母亲,在儿子离家出走后,蒙住双眼,四处碰壁,呈现了角色试图感受和理解儿子,内心痛苦、恐慌、忧虑,叫人印象深刻。《万箭穿心》男主角焦刚,此次饰演盲童乒乓球教练,以一头爆米花邋遢发型,同样还原了小城市人物样貌。孟天宇和田亮都是盲童角色的不二人选,他们每次练习打乒乓球,都是写实性极强,透出各种艰辛汗水。
母子隔膜、盲人痛苦更是电影要表现的重中之重,其中天宇的故事无疑是有代表性的。《照见》尝试了大胆地钢琴配乐,完全几个音符的按键,犹如滴水般地化繁为简,满载着各种佛教与哲理的情绪,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年度最静最宁谧的作品。而焦刚撒落的一大堆乒乓球,犹如雨点般侵袭整个银幕,更像是《太阳照常升起》那种超现实魔幻手法。这部片同《天水围的日与夜》《黄金时代》《天边一朵云》有着一样的水准,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影像足以触动灵魂,但看惯了商业大片的观众,则会嗤嗤以鼻。
当然,今年中国导演协会表彰大会上,它包揽了“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编剧”、“年度女演员”等5大入围奖项,主演焦刚也荣获“年度男演员”的最佳提名。前不久,此影片在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为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的布鲁塞尔“中国电影节”,被选为开幕影片。而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照见》又获得亚洲新人奖提名。相信拍摄盲童是探索其内心,或许是本片拿奖的制胜法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