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兵力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一座注定会沦陷的孤堡,一支仓促应战临危不惧的红军,一群手无寸铁的妇孺,构成了一部经典战争片《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或许这是一部没有悬念的电影,恰恰没有悬念才更有悬念,如此多视角、多情感主线的叙事,战争场景拍这么磅礴残酷,小人物之死拍出了“人性光辉”,很棒了。
本片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经典“布列斯特战役”改编而成,起初节奏较慢,鸟儿在歌唱,军乐队演奏乐曲,人们谈情说爱,小朋友在追逐嬉戏,各自享受恬静、幸福的时光,都在营造祥和气氛。因此突出起来的德军袭击,极容易造成残酷震撼。不过前戏长了,观众要等待,这么拍很是冒险。不过导演以一位少年战士的回忆贯穿始终。而为了更好地展现战争细节,每个战员都作为主角出现了,他们每个人的命运都牵挂人心,不仅让战争的细节更丰富,同时突出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人间惨剧。
曾指导《无敌舰队PQ-17》的亚历山大·科特导演,纵然名气不高、作品寥寥,纵然没有好莱坞特效有冲击力,他使尽浑身解数陆空齐上阵,既有精彩的飞机轮番轰炸,又有激烈的陆军大炮枪击交杂的混战,场面异常壮观。而机枪扫射、火线喷射,同样达到了逼真、惨烈、悲壮的效果。本片简直囊括了四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况且故事真实、简单、粗暴,震撼人心。这种追求“炮火就在耳边,亲人就在眼前”效果,更极为讨巧。片中,描写了众多俄罗斯的小人物,但敌人就是如此强大,而他们只剩下垂死抗争,想反侵略?代价残酷!
放电影的情侣在炸弹的袭击下,生命同肥皂泡一样脆弱;那位去捡徽章的德军俘虏在看见女尸后,亦决定成为“同归于尽”的烈士;那位面对敌人痛苦的无名小卒,还继续忧伤拉着手风琴;少男少女的青涩垂钓回忆,瞬间变为最痛苦的记忆起点,小朋友最后都举起了手枪......
这部“镜头很真实,音乐很抒情,视角很庞大”的战争巨制号称投资4亿欧元(相当33亿人民币,类似《阿凡达》投资),剧组敲开了博物馆的大门,请出曾在战斗中“服役”的老兵器,最大限度了还原了当时的战场。我相信4亿欧元投资有一定宣传的水分。但《古墓迷途》《第九纵队》《星星》等俄国战争片,《决战要塞》战争场面全部升级,也属不争之事实。
回想我国近年虽有《集结号》《南京!南京!》《喋血孤城》《金陵十三钗》等战争精品,但从头到尾打那么长时间,打那么磅礴大气,打那么恢宏战役者,打得那么全景视角,当真一个没有。在笔者眼里,《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绝对有资格跟《最长的一天》《黑鹰计划》《拯救大兵瑞恩》《太极旗飘扬》那样的重量级作品媲美。正所谓:“人活一口气,死要轰轰烈”,我愿赞《决战要塞》为经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