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历史为你我的麻木而悲哀

标签:
朗读者情色伦理奥斯卡凯特.温斯莱特情欲不伦爱恋生死朗读娱乐 |
分类: 释说欧美 |
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的《朗读者》上映后,成功获取奥斯卡提名青睐,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能否锁定影后,更受万众瞩目。该片融情色、爱情、伦理、侦破等元素,对特定法西斯女角色汉娜看法,包含理性与感性,而透出人文主义惋惜,颇令人沉思。以至于笔者近期虽观奥斯卡提名热门众多,仍认为《朗读者》在08年影坛不容错过。
影片前半部更像一部伦理情欲片,柏林少年米夏.伯格街边病发,意外被女售票员汉娜救后,两人竟干材烈火,逐渐产生奇妙化学反应。题材因涉及了畸形姐弟恋,诸多裸露占据篇幅,夺人眼球,仍有的媚俗嫌疑。两位主角出外郊游,野外骑车,河中共泳,处处洋溢的柔情,却讨巧勾起青春追忆。之后,汉娜常叫米夏带来不同书籍,慢慢听他朗读,既有旖旎浪漫,也为剧情提前做好铺垫。
《朗读者》最富戏剧性时刻,发生在米夏做实习生去法庭旁听,反目睹着不辞而别的汉娜,竟坐在战犯座位,等候审判。年仅18岁的德国少年大卫.克劳斯扮演起米夏,把握好角色青春萌动与内心彷徨。首先他迷恋过汉娜,但昔日魂牵梦绕的爱人突变纳粹,太难接受。其次,汉娜对罪行的供认不讳,亦彻底叫少年绝望,以至于他不敢吐出“汉娜是文盲”的真相。法西斯罪人带来的重压,令这位孩子懦弱了。历史的“包袱”太沉重,即便掩盖了事实,也并不能将它减轻,反而会加重了悲哀。因此曾出演《英国病人》的拉尔夫.费因斯,扮演成年后的男主角,一举一动满载着负罪感。他寄给监狱中的汉娜录音带,试图去赎罪,孰想盼来的仍是毁灭...
斯蒂芬.戴德利执演的《朗读者》并没加入惨绝人寰的死亡场景,也没有惨烈的画面作刺激,却把焦点放到了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转变来折射出那段罪恶往事。摄影尽力捕捉着时代气息,柏林街道、公寓,甚至监....画面极其写实。影片用男主角视角,侧面展现着爱欲、罪恶、秘密与救赎。
汉娜无疑乃的关键人物,她从一个普通售票员,色诱起比自己岁数小的小帅哥,再到入伍做了集中营女看守,成为纳粹的刽子手,继而在法庭上宁愿认最重的罪,都要用自尊掩盖一个真相。不可否认汉娜曾犯下过滔天罪行,可对对这种战犯的审判,却不能简单归结为“罪恶”。尤其法庭上汉娜天真质问向法官的那句“换了您会怎么做呢?”,正像是对自认为正义者良知的拷问。可事实上,汉娜一案中:审判者、证人、旁听者皆是麻木,甚至最后女主角自缢死去,世人都始终未曾明白真相:汉娜仅是一个文盲,一个无知盲从者而已!
至于凯特.温斯莱特,这位17岁便依靠威尼斯银狮片《梦幻天堂》扬名的英国女子,她曾站在《泰坦尼克号》的世界颠峰,也曾在《鹅毛笔》《理智与情感》等经典中有过精彩演绎。当然08年《朗读者》中“肥温”在厨房拉上长筒袜时,年过三十三,沉船中靓丽的“露丝”,已有些美人迟暮。但她扮演起汉娜,不仅为艺术献身,无畏裸露激情,且从青年演到年老,倔犟、骄傲、天真的丰富表情,也将争议人物塑造得完美。
2008年《朗读者》为一个德国“战犯”,一个无知盲从者,一个说穿了乃蒙冤的女性而反思,那么当初的你我是否应为自己的麻木不仁而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