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释说欧美 |
写作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伤城》:无奈的悲情断肠人
“当我在病床前看到她......我想她是不是......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我老婆,我们是一家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梁朝伟喃喃吐出的真言,虽听上去俗套,但此话落地,全剧立添悲情,颇为感人,可以说《伤城》做为一部港产贺岁大片,做为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继《无间道》《头文字D》后第三次合作,它确实合格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梁朝伟喃喃吐出的真言,虽听上去俗套,但此话落地,全剧立添悲情,颇为感人,可以说《伤城》做为一部港产贺岁大片,做为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继《无间道》《头文字D》后第三次合作,它确实合格了。
合格归合格,《伤城》却通篇透出种无奈,也指使本片落下许多遗憾!
细想之下,其实故事很早就透露出梁朝伟是凶手,观众随着其往下,不过是寻找他为什么要杀人的原因而已,编剧也本着这一悬念,逐步推进,拨茧抽丝,一步步引观众入局,等到最后时刻,凭借一个多年前的灭门惨案收尾.....
而前半部,则有拖沓,梁朝伟与金城武抓个犯人,费了那么大劲,只为交代梁朝伟有用东西打人头的习惯(顺便扯出一个坏蛋日后报复),可篇幅占太多,还有金城武前女友自杀,跟后来的杀人案无关,节外生枝的线索调查,本可也跟《黑白森林》一样构成潜在线索在结尾处交汇。可惜影片中期不自然地将此悬念一解,一个为情所困的悲哀,对于塑造金城武扮演的人物有好,但却没有做到与主线彻底交织,遗憾!
看得出刘、麦、强三人,一心想把此类型港片有所突破,《伤城》反有些文艺片的路线,无论繁华市区,还是小小酒吧,皆有种新年喜庆,有点贺岁味道,陈光荣也将抒情欧式配乐,将影片节奏舒缓了下,而随着这种抒情音乐,(金城武游走街头的段落,也不觉叫人想起《不夜城》,有些触景回忆),却并没把影片的节奏弄得很紧。
总感觉刘伟强曾是摄影师出身,《伤城》的悬念绷不太紧,犹如当年《无间道》后半段戏太温,又犹如《雏菊》的不温不火,此人叙述故事上仍存匠气,难以使故事从头到尾流畅,尚需改进!估计此问题,将来会继续伴随刘、麦、强三人,苦恼!
故事推进方面,到是几次突发的意外,将全剧又从文艺片路线拉回到侦破。曾在《半醉人间》《猛龙》《黑白道》等片有着出色表现的剪接师钟炜钊,他在关键时刻再次施展画面上的色调分离,(回忆处黑白,现实处彩色),一次次闪回,飞速疾驰,神来之笔的镜头切换,既把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得一清二楚,也推动着悬念发展,虽简单,也不失为办法,继麦子善、林安儿、彭兄弟、邱志伟、潘海等高人后,钟炜钊也显出了实力,看来香港剪接界又出了个绝顶高手,高兴!
可惜他并不能彻底把节奏变紧,遗憾!
可惜他并不能彻底把节奏变紧,遗憾!
故事看似圆,细推敲则也有缺陷,梁朝伟先为了报仇,大废周折,他狠心要烧人仇人女儿,却在病床前突然良心发现,有些戏剧性横迹。而先前一个追杀徐静蕾的坏蛋,说他是什么找梁朝伟寻仇的,又烧房子,又搞跟踪的,还来一段金城武的街头追逐,却又那么容易被梁朝伟找到藏身地,简单杀害,做了替死鬼,难以叫人信服。
不过这种人物,设计出来就是为调动剧情悬念,小BUG,无大碍!
不过这种人物,设计出来就是为调动剧情悬念,小BUG,无大碍!
梁朝伟开头打人的段落,有些当年《暗花》的脸谱化,不过随着剧情推进,等到吐出身世,却使得整个人物比《暗花》更合理化,人物既悲情又内疚,梁先生把握到位!
金城武,一个为情迷醉,又几分潇洒,处处刨根问底的干探,也演绎到位,丝毫不落下风。
舒淇的啤酒妹,其最擅长的那种可爱娇爹的小女生形象,没新意,却依旧发挥自如。
徐静蕾的知识小姐,则贴近本色,病床前质问梁朝伟的气话,到找到些她以前戏中的独立个性,整体发挥不大。
杜汶泽,还是那种傻傻的插科打诨,戏似乎更少了。
金城武,一个为情迷醉,又几分潇洒,处处刨根问底的干探,也演绎到位,丝毫不落下风。
舒淇的啤酒妹,其最擅长的那种可爱娇爹的小女生形象,没新意,却依旧发挥自如。
徐静蕾的知识小姐,则贴近本色,病床前质问梁朝伟的气话,到找到些她以前戏中的独立个性,整体发挥不大。
杜汶泽,还是那种傻傻的插科打诨,戏似乎更少了。
《伤城》的故事较抒情,又忧伤,几个人物到最后,身上都有些无奈,尤以梁朝伟与徐静蕾的惨剧,又有些夫妻因仇末路,悲情断肠人意味,使得各个人物设置上超越《无间道》。不过剧情细节,没处理得太好悬念,亦使得整部片的侦破过程难以紧凑,难以跌宕起伏,无疑导致影片在娱乐性上大打折扣,在侦破剧情的推进说实话,还不如《达芬奇密码》干净利索。
《伤城》合格却不超级精彩,有些可惜!
《伤城》合格却不超级精彩,有些可惜!
《伤城》做为2006年最后一部值得一看的港片,仍存在着今年港片通病,尽可能诚意,却难以畅快淋漓,不过它还在进取,还在努力,也在费劲了心思,有诚意,在贺岁档期,它的故事与人物设计,基本算成功,也有着新年色彩,还是值得肯定的!
揭开《面纱》
总体感觉没有宣传中那么好看,作为一部有历史大背景的爱情片,《面纱》的背景写得却较轻,而爱情上又过于追求生活化,浪漫、旖旎、悲婉等众多爱情片元素,也在不经意中缩减了,而在霍乱背景中的爱情故事,《屋顶上的骑兵》已经拍太好,虽然《面纱》在故事上与之不同,却叫人难以避免地想到前作,可无论剧情、人物、背景,《面纱》整体上不如《屋顶》,一些霍乱与及居民暴乱的场景,又多少有借鉴前作的影子,小有失望。
本片的故事很俗套,为了各自利益而“一见钟情”的新婚夫妇,共同到中国生活,女的红杏出墙,男方生气下,带老婆去中国霍乱地区帮人治病,在共同生活下,双方有些共患难的意味,最终抛弃前嫌,可孰知重新聚到一起时,男方却已因病疾深埋地下.......
剧本构架还不错,可惜细节空点,如能更丰富点故事内容,应该更精彩,过多的生活化描写,亦令整部影片发闷!
最后仅能靠摄影与音乐来弥补,也陷入了文艺小品片的通病,不过凭心讲中国田园式风光是优美,朗朗弹奏的钢琴音乐挺抒情,到是有意境。
最后仅能靠摄影与音乐来弥补,也陷入了文艺小品片的通病,不过凭心讲中国田园式风光是优美,朗朗弹奏的钢琴音乐挺抒情,到是有意境。
大背景描写方面,当年中国灾区霍乱导致的民不潦生,村民又还因为英国政府杀过人,反去想群殴女主角,虽然不深刻,亦多少写出一些当地居民的麻木,男主角对黄秋生那句:“我没带枪过来,只带着显微镜”到写出一些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种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去融合一体,确实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的,也点了本片主题.
爱德华·诺顿扮演的医学博士还算贴,聪明、认真、严谨、又爱生气、一心努力想让老婆爱上自己。
娜奥米·沃茨扮演的被娇灌了老婆,挺漂亮,就是她年龄大些多少受些岁月的洗礼,她愿意帮助修道院,也体现出善良,有气质也讨巧的人物。
黄秋生演的团长,英文果然地道,发挥了混血演员优势,不过除了那场逼督军出兵的戏,没大发挥。夏雨,基本穿个大白褂当医生,说过几句话,没多少戏,印象不深。吕燕,就记得露了个背,扮演个外国人的妻子,似乎胖了点。
托比·琼斯发挥得最好,一个来中国的英国官员,幽默、又有头脑......
《面纱》讲述的是一对外国夫妻从隔膜到最终理解的爱情故事,指望有多浪漫多旖旎的观众肯定要失望了,指望有历史大背景能拍成《乱世佳人》的观众也会失望了,从突出时代大背景而言,并不做得比《云水谣》高明多少
但片名为《面纱》,片如其名,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夫妻间,外国人与中国人间,既现实,也客观,犹如面纱,揭开之下,几分雅致,几分味道,也几分意境,美国小品爱情片,也做得挺别致的。
随着几部不同类型贺岁片的上映,也即将使华语影坛的2006年翻过,在这辞酒迎新的年底,最先走在前面的是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而仅一部宫廷仇杀电影,虽然在娱乐方面还不赖,远不够,如果观众不想再看古装片,去看看都市忧伤味道的《伤城》,或者去《面纱》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后一篇:以前参加新浪博客大赛时受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