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06:十大忽悠

(2006-11-27 22:26:10)
盘点中国茶叶2006:十大忽悠
 
注:版权文章,谢绝转载。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及单位不得转载。
 
中国茶叶十大忽悠:
①越陈越香

不加年限的越陈越香,是纯粹反科学的商业化炒作。作为食品的茶叶,固然会因为发酵以及与外界的接触,从而使其具有陈香的特质,但这种特质在达到一定的极限后也会逐渐减退。只宣传越陈越香,而不将年限明示给消费者,晓其利而避其害,大忽悠是也。

②天价茶

××茶拍出多少万高价,不出三天,马上就会有人刷新记录。没有人去考证这种拍卖的真实性,自然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天价茶真正喝起来是啥滋味。越来越明白的消费者,当然不会单纯地相信,那些能做出天价好茶的企业一定不拿劣等茶来蒙人。况且,这些天价茶本来就是买不到的东西,还出来忽悠啥?

③哥德堡号

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哥德堡号来中国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所有哥德堡号出现的地方,都有普洱茶的身影。先是外国人见识短浅看了普洱大饼大为惊诧;后是外国人豪不客气地接受了普洱茶的馈赠,还嫌不够又买了一批;最后又自做多情地补充,如果明年有钱的话,还要来中国——就差没说明年还来中国忽悠骗茶喝了。甭管怎样,哥德堡号算是给普洱茶好好利用了一把。

④台湾普洱茶“专家”

手里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恐怕这是近年来流行的普洱茶书众多、却莫衷一是的根本原因。台湾普洱茶的兴盛催化了茶书的流行,而茶书又直接推动了炒家卖茶。别人写书当然没有自己写更爽,于是,早期台湾普洱茶的炒家一个个摇身变成了品茶专家,而目的却还是一样的单纯:高价卖自己的茶。俺看这跟本山大叔卖拐、卖车、卖担架没啥不一样!

⑤现场炒茶

现场炒的茶一定就好吗?首先这卫生就是大问题:炒茶师傅洗水没?观众走来走去带不灰?露天或是半露天操作管保不进尘土?其次,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吃鸡蛋没必要让俺知道如何养鸡。从2006123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已对茶叶执行了严格的QS认证制度,一切按制度、按流程炒制便可,如是表演,不搞也罢。

⑥差价赔偿

济南某茶叶超市为了招徕顾客,打出了差价赔偿的旗号,据报道说“消费者蜂拥而至”。让俺想不通的是,作为非标准化产品的茶叶,如何才叫有差价?以绿茶为例,同产地、同等级的绿茶,还会因炒制厂家的不同,而出现做工的差异,同样的作工还会出现原料粗细的差别,如此一来,要想买到完全一模一样的茶叶,去寻求这个差价补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忽悠俺不懂茶,是吧?

⑦指定用茶

近年来,指定用茶越来越多。大到一个国家机关,小到一个社会团体,似似到了人人都喝茶、门门都用茶的地步,动辄出来一个指定用茶,甚至一个单位、几块牌子的单位就会被几个不同厂家附庸出多个指定用茶来。真是指定用茶迷人眼,水深方能搞乱你!再者说了,指定用茶充其量只能表示少数一部分人喜爱,并不能因为被某某指定,粗树皮就一下子成了黄金叶?真是岂有此理,莫名其妙!

⑧工艺饼

刚开始,还真的把工艺饼当那么回事,可掰开来一看(有些根本掰不开,能当石头用),立马儿原形毕露。看上去连茶渣都不如的工艺饼,被厂家当成纪念饼高价出售,有些工艺饼茶、土参半,有些里外两样心肠,竟然还敢号称越陈越香!如此泥茶混杂,不如一棒子打死罢!

⑨陈年老茶

十年八年的陈年老茶,大半有假。要么虚报年龄,要么弄湿作假,没长火眼金睛,没有点儿品茶、识茶的看家功夫,还是别买老茶为上,免得买到锁喉功效的陈年老茶,喝坏喉咙还得为它说好话!

⑩茶“王”

“王”字头的茶叶噱头更大。观音王、龙井王、普洱王、茶王,普通茶贴上王的标签,立马儿让人感觉好上三分,不懂茶的人还以为得了何等名贵的好茶,却不知这“王”字标签在茶叶批发市场上,任何一家包装店里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买上几捆!留神点儿,别让茶“王”给忽悠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u/12586035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难能是创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