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立此存照 |
又一次踏上了回青岛的客车,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远离家门了,甚至到现在我已无法清楚地分辨哪里是家,向哪里走才算是归程。如果家是指出生地的话,那么我便有如漂泊的游子,一年鲜有时日在家侍奉双亲;如果家是指一个人长住的地方,那么回乡也许便成了出游--此时今日,若我这般状态者,在我泱泱中华恐怕不为少数。
古时人讲,出门远游或是背井离乡,大概总跟那些痛苦或是极度不甘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而到了今时,似乎出动的味道更浓了一重,似乎回家倒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般的应景--每年过节照例是要回乡看一看,与家人团聚,在那生根的地方,有自己的白发亲娘。而一生的大多数光阴消磨之地,虽不是家,却因呆的过久而比家更具一种亲合或是感召力。
如同博弈一般,出行还是归程这两种别样的情愫总是同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看着渐离的父母,看着那两双充满企盼和渴望的眼神,看着那充满爱恋的目光抚摸,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在“出行”;然而,当我告别虽不属于我却久居的城市,却也同样有着如是的情绪,有些留恋,有些流连,甚至依依不舍。时光的推移又让我混淆了二者的界线,短暂的归期一至,我心便随即飞向了另一块空间,而每每岁末岁首那生根的地方总有一股魔力将我唤回。
有时我就在想,也许家到了如今,应该有个新的解释,或是现今的生活方式应该赋予家更深一重的内涵。当然,这内涵也同样应该赋予来路或是归程。以往回家是归程,而今来路或是出行都具备了归程的某种征象意义,甚至连回家都无法确定地划清自己与出行或是来路的界限。
无怪于造化弄人,当生存或是欲望开始支配着人类进行选择和取舍时,一切便注定会因人的心态而改变。比如这来路抑或归途,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境呢?佛偈云:便从来处来,便向去处去。又云:前世为何世,今生为何生。几人又能真正领悟这来去回转、前世今生的真知呢?
一如坐在交通车上的芸芸众生,东奔西走的人群,备受出行煎熬的万千大众,几人能受一分苦楚,得三分自在呢?我想,倘若这来路与归途化为一体,或能将来路视为归途,处变亦能坦然不惊;或能将这归途变为来路的一支,或能坐看风云起伏而自得怡然之乐,不亦是一种宽大的心胸么?
想起了看过的大海,波澜不惊的平面往往是惊涛骇浪的前奏;纵使波涛汹涌也总有平息的一刻。又何必将来路与归途分出泾渭呢?来路是归途何妨,归途为来路何妨?若我等众人如能四海为家,苦中作乐,又何须辨无处为家、处处为家。
来路是归途。不止一种心境,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睿智。
前一篇:白色情人节--不能忘却的记念
后一篇:彷徨·关于楼市的记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