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公司里最吸引你的那个人

(2015-08-14 15:45:27)
标签:

佛学

it

分类: 生活笔记

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为什么会选择这家公司?在接受了若干闺蜜和粉丝的咨询之后,我发现,那些所谓的理由,譬如福利薪酬平台空间等等,都是浮云,只会带给你短暂的职业生涯,真正能够吸引你长久留下的,一定是人,是公司里最吸引你的那个人。

         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的延伸。其实,企业也是人的延伸,是企业家情怀和理念的载体。所以,灵魂人物决定了,你是否愿意为之奋斗,为之久留。

         我是一个被若干老板忽悠过多次的人,仍然不思悔改,人生最大目标是找到一个好的合伙人,筹谋一份伟大的事业。到目前为止,我现在的老板,是我所见过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人。

         企业能够做多大,做多久,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取决于人。什么样的能量气场,决定了所留下的人是怎样。我曾经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曾经的事业机会也许多都与吃喝玩乐有关,酒色财气,不知怎的,总能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捎我一路,拉我开会所的不在少数,27岁的时候我的梦想居然是,开全国最有创意最具规模的情色会所,击败天上人间。而我上一个老板派给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做一场海天盛宴那样的美女秀。

         很莫名其妙的,混迹于那么一个圈子。时间久了,对人的气场也有所影响。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不知怎的想要轻生,后来内心深处的某个声音把我叫了回来,说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人生如戏,入戏太深,以至于迷失自我。可是,可是,那传说中属于我的使命呢?到底在哪里?

         所以其实在面试时见到彭总,感觉像是个能够渡人上岸的主儿。这是我最直观的感觉。从小就给人看手相,所以我对内心深处的闪电早已习惯,这种感觉往往是正确的。

         彭总的气场良好,一身正气,妖魔鬼怪是根本进不了公司的。话说如今末法时代,人的底线时有时无,众生的报也是每况愈下,之前在互联网圈也不知不觉做了很多错事,后来也一一看到了报。做市场多年,感觉对于“术”的掌握,越是资深,就越是危险,因为总体是个放大的效果,如果助善,则功德放大何止百倍,如果助恶,则恶也会加倍地肆虐众生。所以,必须要选择一个对的老板,也是所谓的正能量种子。这一点,我觉得彭是我见过最符合这一特质的。很遗憾前些年为何没有早点遇到他!

         再说第二点,如果说要渡人,必然需要修炼。再伟大的灵魂人物,也是需要一批人来助其完成夙愿,修成正果。我以为,互联网也好,金融也罢,都只是手段,且在末法时代,极易被人盗用,形成不良后果。找到善因,那些有善缘的企业,服务于他们,授业于他们,这种修炼,比帮助普通人,造化更深远,也可谓捷径。彭总身边的人,钱老师,勇哥,强哥,都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曾经自命为妖的我,开始怀疑自己亦正亦邪,莫非还有佛缘的基因么。

         那么第三点,也就是修炼的路径。我们所遇到的各种艰难,本质上都是在修身。所以,我不怕哪一条路没有立即走通,而是需要共同探路的伙伴,让我不再孤单。就像沙漠里的行人,不怕饥渴,能够坚持,只要心中有一绿洲,代表未来,那绿洲不是属于我自己的,而是承载更多人梦想的,才有意义。相比公司里那些正襟危坐的高大人物,我是亦正亦邪的,但我有一颗真诚不怕付出的心。许多人问我,做粉丝的究极秘诀是什么?写过很多次也讲过很多次,但自我可复制的模式,别人却学不会,因为最核心的是用心,是愿意掏心掏肺地对粉丝,把他们当作菩萨一样去尊敬,滴水之付,会赢得粉丝涌泉之报。众生本来是平等的,如今却是特权社会,让粉丝具有荣誉感的关键,就是这种特权体系,谁说这些互联网的理念只可以助恶,不可以助善?关键还是在于设计的人,内心满满装着的,是恶,还是善。

         正确的理念,必要的修炼,探路的团队,组合起来,让人没有办法去放弃。我相信,正确的道路,可能比错误的捷径要费时费力,但一定存在。现在只是需要加速去找到它。虽然在这个传统的企业里,作为一直追逐互联网风口的我,创新起来十分孤独,但我需要有个声音,告诉我,这样是值得的,起码不是我自己在胡思乱想,而是每一次的思考积累,能够帮助公司里最吸引我的那个人,做点什么。这也就是共同修炼的过程吧,直到有一天,那个人说,足够了,不再需要我帮他做什么创新了,然后,我的使命,可能就完成了。

(别问我为什么生病的时候还在写,只有写作能让我忘记病痛,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