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政务:物联网下的媒体开放平台
(2011-07-11 21:09:48)
标签:
it |
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不可逆转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所有的媒体一样,如日中天的微博,也正在延展为一个开放化的平台。碎片化的信息形式,病毒式的传播手段,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微博传播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作为社交手段可谓相当强大,但在物联网背景下如何与线下世界相结合,还有必要多方探索与尝试,目前方兴未艾的微博政务,就是其中之一。
从目前看,已经有不少政府机构在新浪、腾讯、搜狐等门户开设了官方微博,甚至已经细化到了区、县级别的政府,不过从运营形式来看,还相对单一。大致来讲,微博上的政务可以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信息的发布。如香港政府新闻网,以及甘肃政府新闻办等等,这类的官方微博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主,第一时间将政府信息对外公布,同时也转播一些与本地有关的信息,从而形成“关注当地动态”的特定受众群。这种方式类似于早期政府触网时的“政务公开”,承载着“信息传播”这一媒体的基本职能。
第二个层面,是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如平安肇庆,这一官方微博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就是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经常会安排其交警等公务员与博友进行互动讨论,在线解答疑问。这一类型的微博是大势所趋,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还承担起政务热线的职能,许多与用户息息相关的大型国企也在进行互动类的探索,如中国移动开设的微博客服,对于用户的疑问解答还是比较及时的。
第三个层面,是政府工作人员以个人微博的形式切身参与,了解民生,挖掘当地人民的实际需求。如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收集信息,听取建议,并反馈给相关的各机构,这一类型的微博不仅承担了前两种职能,还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更高层级职能,也为各级官员建立了一个样板。
目前微博政务还处于发展初期,而社会主流阶层对于微博这一新形式也在从观望到认可的阶段,所开设的官方微博以前两种为主。而事实上,唯有在第三种微博批量出现和繁荣时,才可说微博将真正起到“推动政务”的强大作用。
互联网要渐入主流,就需要承载主流的信息,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参与。这也是“物联网”大趋势中的一项核心动力。主管部门的参与,能够带动国企的转变,进而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微博这一开放平台中来。信息的透明化和快速传达,必将催生出更多发展的契机。
当然,微博政务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都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后,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获得了推广和普及。而微博来得太猛烈了,太迅捷了,政府机构们不仅要利用好这一新型工具,同时也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相应的规范还有待完善。
以互动交流平台为例,微博网友的思维是相对发散的,话题可控性不强,容易跑题,需要主持嘉宾有技巧地进行引导,才能达到预期交流效果;以公务员个人微博为例,博主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对微博的充分了解,能够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才不至于发生信息误传和无效收集。
总而言之,如果说互联网为政务开放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微博则为政府部门搭建了一个自由表演的开放平台,在未来,微博政务还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面临着工作量、信息筛选等技术、人力上的困难。互联网的扁平化、透明化,与政府部门相对严密的层级结构、规范化的流程是完全不同的,如何去相互适应与匹配,恐怕是微博主和门户等运营方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