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要利益还是要公益?
(2008-08-06 15:00:40)
标签:
it |
分类: 紫妖图集 |
上周,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新闻发布会上遭遇了一个很有趣的提问。
记者:王总您好,可否介绍一下,作为合作伙伴,中国移动为支持本届奥运会总共已经花了多少钱?
王建宙(笑):我们为奥运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移动是全心全力支持奥运的。(言下之意,花了多少钱,你就别再问了。)
说实在的,即使他不笑,在场的媒体也忍不住笑了,因为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记者想要一个具体的数字,而移动是给不了的。原因很简单,与联想、搜狐等纯粹的企业不同,中国移动是一家电信运营商,在我国,这一身份天生就被打上了一个社会责任的烙印。每一笔投资,每一次花销,每一个决策,都有太多的社会含义,甚至是公益服务的背景,这笔账是糊涂账,你永远不可能算得清。
为什么?我只能回答你,是通信行业发展得太快了。
这些年,通信行业是真真正正的“一日千里”。
电话用户过9亿,手机用户过6亿,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当电话线和水、电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通信运营企业的社会角色是否也应该发生转变呢?
暂且搁下“电话村村通”这桩必赔无疑、而又不得不做的生意,需要电信运营商履行社会责任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5月的汶川地震,再到盛夏的奥运盛事……对通信行业来说,这就是一场又一场严峻的大考,是必须迎难而上的节骨眼儿。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非常时期、非常地点,公众的焦点一下子就聚集到了“能否打电话”这一命题上。因为“打电话”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
按道理说,可有可无的东西,才适合商业化经营,不得不有的东西,就应该成为公益事业了。比如水,比如电,比如各种能源。当电信服务像水和电一样环绕在你周围,你说它是否应该回归公益呢?
商业化的好处在于,开放、竞争、发展迅猛,还能够与资本市场接轨,而弊端则在于,太过“功利”的发展观,或许会让企业慢慢忘记一些社会责任。而另一方面呢,即使付出了再多去从事公益,也不能对外公开,因为“股东大人们”会不乐意啊。这种两难的尴尬,也只有改革太快的产业才会遭遇到吧。
再来一个例子,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地铁10号线不能通手机”事件来说吧。假如电信运营商是政府机构,不需要计较花销,那么根本不必跟地铁运营方扯皮,反正都是国家的银子,流到哪里无所谓,偏偏它又不是。假如电信运营商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组织,那么赔钱的活儿我自然不干,干脆理直气壮,不覆盖也罢,可又是官方企业,必须得支持北京奥运,所以只能做一次“唐僧肉”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一点是监管部门必须想清想透的——电信运营商究竟应该是一个讲究市场行为、商业利益的企业呢,还是一个应无怨无悔承担社会责任的政府机构?只有明确了它的定位,那么改革也好,重组也罢,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