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遇到互联网,终端将会怎样?

(2007-10-30 22:53:14)
标签:

IT/科技

终端

数据卡

分类: 乱弹IT
手机遇到互联网,终端将会怎样?
 

3.5G之后,宽带终端的主要形式不再是手机,而是数据卡。——不论是华为,还是爱立信,都在传达着这个信息。

 

在某个3.5G的演示体验现场,设备商使用了高通的一款测试手机,价格在10万元以上。当然这并非商用产品,那么看看已经部署了HSPA的沃达丰好了,三星和华为可以说是后3G手机的生产大户,今年以来,几十款缤纷夺目的新手机先后上市,在销量上却终究抵不过电脑数据卡。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尽管移动互联网被当作口号喊了又喊,但手机本身的限制是很明显的,屏幕尺寸的大小,电池的待机时间等等,此外,许多常用的软件和业务都必须基于手机重新定制整合,增加了成本。基于这些原因,即便是在传输速率相当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也没有选择随时随地的“第五媒体”手机,而是回归了第四媒体电脑。在国际通信展上,许多概念手机已经开始集成数据卡的功能,加了一个USB接口,可以当一个外接Modem来用。这个新型的个人信息终端,是不是代表了网络融合的终端方向呢?

 

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链里,三网融合是那么的像镜花水月,好在业务和终端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自行融合,譬如IPTV和手机电视代表了电信与广电网的融合,而VoIP则明明是电信与互联网的混合物,

 

一直以来,终端总是被人们担心成为某项技术的瓶颈,不管是箭在弦上的TD-SCDMA,还是犹抱琵琶的UMB,在人们眼里似乎都受制于终端匮乏。对此,某设备商高管是这样解释的,“一旦某个网络被运营商所商用,终端必然以惊人的速度随之跟上。”可以,这些跟上的终端究竟是什么形态,你能确定吗?假如数据卡取代了手机成为主流,那么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判断的——在应用方面,手机增值服务商比互联网服务商落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