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医疗营养师 |
分类: 生活笔记 |
想到这里,忍不住羡慕起日本人来,于是在文章里也呼吁,我国是否也能考虑制订《食欲法》,是否能够让医院的服务更丰富更完备,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呢?不说则已,这观点一旦被医务人员发现,可是成了老虎的屁股啦。他们振振有辞,“如果不开药,医生岂不是都要下岗了?”“绝对不是事实,少忽悠了!”看到这里禁不住觉得悲哀,作为病患,作为用户,谁把我们当上帝了来着,提点意见,咋就这么难?在病人心目中,医生本是白衣天使,在非典时期,在偏远地区,他们是救死扶伤的,他们的人格是高贵的,然而,高贵并不等于高傲,为什么病患的建言,他们就是无法听取呢?每次去看病,医生总是用敷衍了事的态度草草开个药方,根本谈不上具体的饮食指导,医院为什么不可以设置专门的营养师来肩负起这个使命?从部分医务工作者们对意见的激烈反馈中可以看出,原来,中国医药行业人员自认为服务已经尽善尽美了,根本无需改进。
心凉如水,看看从1997年到2007年,医药费用已经涨了5倍,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是否也水涨船高了呢?有所提,有所不提,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买不起药,寻不起医啊。也许,医疗机构就是这么被宠坏了。既然医疗和药品,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对于其他类型的保健,自然是义愤填膺了——人家切走了它的蛋糕嘛!可是,假如医院的费用合理些,假如服务的方式周全些,有了合法渠道,人们为什么非要去找江湖游医呢?人们为什么要找那些非科班出身的营养师来咨询呢?
一切皆有原因,怕的是有些人断然拒绝反省自己。
罢了罢了,写到这里,几乎能够预料得到,必将再次招来医务人员一片骂声,也许这种态度才是最让病患痛心疾首的——仇恨和敌对,才恰恰证明,中国医疗行业真的成了那个看得、摸不得的老虎屁股。
前一篇:全民套牢,一个注定的悲剧
后一篇:用媒体PK来迎接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