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手机没必要舍本逐末

(2007-07-28 17:15:21)
标签:

老年手机

分类: 乱弹IT
老年手机没必要舍本逐末
 

2004年,在《通信世界》开始做“买手机”专刊的时候,我曾经注意到手机市场的细分还不够科学,其中,中老年消费者几乎是被忽略的,对于即将进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商机无限的市场被忽视了。所以当时写过《老年型手机浅谈》这么一篇文章。转眼三年过去,事易时移,按理说市场的惨烈竞争应该让设计者们把老年手机发扬光大了才是,没想到这几天,又看到消息,称市面上合老年人所用的手机几乎是空白。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该有供给,市场经济的这个规律,这次怎么就不管用了呢?

细细想想,手机厂商们并不是没有努力过,许多机型的某些动能,简直就是为老年用户而量身定制。譬如说,TCL曾经推出过一些手机配置了语音功能,为用户“读出”来电的号码,解决了老年人视力衰退的问题;譬如说,诺基亚的部分手机曾经以“手写”作为卖点,赢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再譬如说,一些国产手机在音乐铃音上采用了样板戏、京剧、革命歌曲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科技取悦于人,某手机厂商的广告词就是这么写的吧?

款式和功能既然都多了,可是为什么老年人仍然在为选择不到合适的手机而发愁呢?

笔者做了一些访谈,发现老年人真正使用手机的功能往往比较简单,需求也绝不复杂。首先,要按键字体大,其次要显示屏幕大,再次,要话音清晰,最后,还不能太贵。也就是说,比起眼下这些功能令人眼花缭乱的智能手机、商务手机、多媒体手机,早期的一些经典砖头块机型,其实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一款手机,具有基本的功能,在尺寸和音质上多下功夫,其实就足够了,屏幕的选择上,清晰度和精度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彩铃、拍照等其他附加功能都可以酌情取消,那么研发和生产成本都不会太高,按照这样的思路,打出这么一个“老年手机”的旗号,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吧?可是,为什么过去的几年,手机厂商却在走弯路呢?添加一些花哨的选项,譬如京剧铃音,固然能够对上老年人的胃口,但并不是他们购机时的核心因素,能够让他们“看得见”、“听得清”恐怕才是当务之急呢。几年前我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在香港,有一些老年人用品商店,出售按键巨大的固定电话机、便携式定时器、拔鞋器等一系列方便老年人实际生活的商品,几年过去了,这些小商品已经能够在北京市场上不时见到,而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却还是要从零开始。或许,这并不是因为厂商不够重视这个用户群,而是因为他们舍本逐末地走了一些弯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