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通信业通信人离职 |
分类: 乱弹IT |
脚印:小灵通
忽然之间看到他的离职,竟是满眼的怅然,而后第一个蹦出的念头就是,怎么,小灵通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么?小灵通之父,这个称号不是叫出来的,是人家实打实做出来的。2003年,在《通信世界》周刊上,刘启诚还在充满激情地写着“两个人的小灵通”,照片上,那双深邃睿智的眼睛,让我一直铭记到今天。可是现在,当这双眼睛忽然充满了离职的惶惑,真教人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古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通信业是一代技术一代人,有时候,想不服老都不行。
离职通信人:卢雷
脚印:挽救日企
日本企业在中国通信行业的衰败,曾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许和企业文化有关,也和商业模式有关,为了扭转乾坤,NEC重金请来卢雷。他的含蓄淡定、锋芒内敛非常符合日本人的胃口。在他的励精图治下,NEC手机终于进入状态,不再是从前的那根鸡肋,整合系统来推广终端的策略,被事实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然而,临危受命的卢雷终究不可能进入另外一个民族的企业文化核心圈,他的离职也是必然的,因为他已经挽救了日企那岌岌可危的命运。
离职通信人:田溯宁
脚印:网通上市
2006年5月,田溯宁从网通谢幕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这是他最完美的结局。如潮的好评,不偏不倚地掩盖了他从巅峰坠落之后的那一声叹息。如果说移动、电信上市都是理所当然,那么网通上市则存在着争议,引发了业内众说纷纭。但也只有像网通这类的新型通信企业都能走上资本市场,才说明中国通信业认识了,还学会了融资这门必修课。也是从此之后,我们才对通信上市渐渐有了一颗平常心。
脚印:TD-SCDMA
2005年,大唐电信CEO魏少军神秘离职,居然引起了证监会立案调查,TD-SCDMA以及大唐股份在国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许多人为魏的离职感到可惜,也为大唐的表现无奈,不过,他从此淡出江湖却已成事实。TD是一个尚未结束的事件,所以这个脚印并不完全是属于魏少军的,或有一天,我们看到某个为TD呕心沥血十余年的专家直面大众,而又悄然退隐,TD和3G纠缠不清的缘分方能告一段落。
离职通信人:杨镭
脚印:SP的繁荣
2006年初,在SP行业最冷的季节,掌上灵通CEO杨镭走了。对大多数熟悉SP的通信人来说,这个无言的结局乃是意料中事。从繁荣到冷清,中国的SP公司不过红火了三五年而已,当裁员风暴席卷圈行业的时候,为了利益或者为了个人,出于主动还是陷于被动,杨镭都有离开的理由。增值业务的管理规范了,行业平均利润下跌了,SP圈钱淘金的时代结束了,越是高调的企业,那份反差就越明显,从杨镭身上,我们看到了。
离职通信人:雷鸣
脚印:GSM成主流
雷鸣在任GSM协会中国区总裁的几年,也正是GSM风靡全国的几年。有一个纯中国血统的雷鸣来为协会代言,也是出于利益的需要,当GSM已经瓜熟蒂落的时候,他的使用价值自然也就终结了。取代他的,应该是一个能够鼓吹3G,甚至煽动WCDMA情绪的新人吧。通信辈有能人出,各自忽悠一两年。不过世道而已,和人品无关。
离职通信人:项立刚
脚印:通信媒体变革
2007年年初离职的《通信世界》社长项立刚,基本上也带走了通信平面媒体的热情。作为产业链的一环,通信业的媒体见证了企业的改革,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了商机,成长和壮大了起来。无论企业、协会,还是监管部门,在2000年左右,都需要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来告诉行业,告诉大众他们做了些什么,去探索合作的具体方式。在信息不够对称的情况下,通信类平面媒体的存在是意义重大的。然而,仅仅几年之后,网络媒体一下子铺天盖地,人们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平面媒体需要变革,通信业的平面媒体之变革更是迫在眉睫,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传输信息的行业。在这个时候,项先生投身于网络事业,不仅符合时代潮流,也是引领潮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