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爱情总是教人刻骨铭心,不是缠绵悱恻,就是凄美绝伦。
且经典片断多半与文字有染。
古人最常见的通信方式,除了口讯,就是鸿雁传书。美女词人李清照,寂寞香闺,风雨凭栏,直候到那“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片刻兴奋,再揉入几分积蓄已久的相思情怀,自然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美妙光景。
字里行间,文人的爱情容易造作,再看两个民间传说。
有位痴情公子名曰尾生,与一位女子相约桥下,大水起而女子未至,他抱柱坚守,竟溺水而亡。遥想中,少年未免迂腐,或许是太过相信那个虚无的承诺,而也有可能,那承诺原本就是空信,是别人在戏弄甚至陷害他。
更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跨越了门户阶级这些世俗概念的美丽爱情,回归男耕女织的平淡,单纯朴素,却是娓娓动人。可惜终究不能长相厮守,末了还是天地相隔,在情感上,这跟囚犯又有何异?
可惜他们生为古人。如果是现在,这些故事必然改写。
如果李清照在花前月下查看的是液晶显示器和电子邮件,满腔浪漫柔情尽成一场数字游戏,没有了惆怅与兴奋,没有了吟风弄月,怕不会再有美妙的文字传于世间。尾生和女子若先用了短信、电话、MSN等来互通有无,自然降低了受骗几率,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即使女子不在服务区,客服小姐也必会绞尽脑汁迅速联系到当事人,那枉死一场的悲剧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如果牛郎织女可以网络视频,将心上人的音容笑貌穿越了银河直直送往身边,聊解相思之苦,寂寞之情定然少了许多,也不会有红杏出墙之嫌。
关得住你的人,关不住你的心。如此想来,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还真是有些可怕。
只不过,高科技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似乎也冲淡了不少乐趣。凭心而论,若是这些爱情都如此被现代科技粉饰,就一定是好事么?也许,不仅仅是失去了那份雾里看花的美妙,更沦落了某种理念。为爱而爱,为寂寞而爱,为拍拖而爱,成了习惯的爱情,太功利太世俗,直教人云天雾地的不知所措。到如今,铺天盖地应有尽有的电话短信QQ,倒远远不如从前那封白纸黑字的情书来的炽烈。
是周遭环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是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里滥情和麻木了吗?打着爱情的擦边球来包装和炒作自我,似乎是这个年代的流行病。唯美主义的李清照已经过时了,精致古典的才子佳人已经落伍了,我们需要的是激情视频、粗口段子,让粗糙的痛楚磨砺我们的神经,是直接了没错,可是,谁能告诉我,这种赤裸裸的相互面对和彼此纠缠,能够发酵出纯正的爱情吗?这种混乱境遇下的爱情,还能带来多少灵魂的震撼,还能否触动我们那根最柔软最纤细的神经吗?或者,那根弦,早已不在了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