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PLP爱心传递 |
(三)职业培训:
贫困教育的出路之一?
杜可名按:PLP有计划在将来给当地的小学和中学提供职业培训的programs。
在中国,由于人口的众多和竞争的激烈,以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个大学的文凭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生活的保障,尤其是对农村的孩子而言,在昂贵的学费面前,比上大学更为实际的恐怕是,他们需要提高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职业生存能力。
实际的生存能力,包括良好的生存心态,和必要的生存技能。我们所提供的职业培训的Programs,孩子们在正常学校学习之外,我们请“老师”给他们按照个人的兴趣提供实用性职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可以栽种植物、农作物,当然,愿意画画写作愿意读书的,他们自然继续得到机会放专心在那上面。
当然,尽人事而听天命,最终能怎样,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只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命运也许跟他们的父辈一样,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就那样覆辙一遍又一遍;也许就是成为城市的盲流,生活在最卑微的底层。
让农村的孩子们拥有好的生存心态,多一点生存的技能,我认为才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出路。
下面还是昨晚我和小石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
小石 说:
但我想的是,一个人要适应现代社会,他需要什么
杜可名 说:
对,所以,我还想让plp在贫困地区的小学中学里就提供职业培训这一块的内容
小石 说:
我舅舅他们下去支教,他跟我讲,那儿的老师如何如何水平低,那些孩子什么都不懂,等等,他们给这些孩子和老师教的东西也就跟城市里有差别,他们觉得你要讲得深了,没法教
杜可名 说:
我们现在城市教育的失败之处,不提也罢,教育不是向人而行,而是人需要束缚扭曲了自己向“分数”而行
小石 说:
这个都不是最大的问题
杜可名 说:
所以,要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身,回归人和社会的协调
小石 说:
我在那边要做着“大话教育”的专栏,我想在第一期来讨论从正确的问题入手,呵
小石 说:
教育现在像一团乱麻一样,哪儿哪儿都是问题,面对一大堆问题的时候,我们从哪儿入手?
杜可名 说:
呵呵,就是就是
小石 说:
我觉得,先丢掉所有理论和说教,来了解成人现在的困境、大学生的彷徨、青少年的游戏心理等着里面的潜藏着什么样的线索
小石 说:
我最讨厌搞教育学的人一上来讨论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呵,
小石 说:
觉得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等等,
小石 说:
对了,我给你发一段文章,呵,
杜可名 说:
来了解成人现在的困境、大学生的彷徨、青少年的游戏心理等着里面的潜藏着什么样的线索——对阿对阿,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没错的
杜可名 说:
教育的根本原则就是:从孩子本身出发
小石 说:
是的,我切入教育就是从这儿切入的
小石 说:
理论只是我们的工具,
小石 说:
呵
小石 说:
这个东西我会写专栏
小石 说:
通过系列的文章,打开教育的文号
杜可名 说:
呵呵
杜可名 说:
很晚了,你是不是要睡觉了?
小石 说:
呵,不困了
杜可名 说:
教育就是你的情人哈!
小石 说:
呵,差不多
小石 说:
对了,找到这篇文章了
小石 说:
摘自美国安利公司创始人杰·温安洛和理查·迪维斯的一段话
小石 说:
你最喜欢什么?
正文:
有些阅历的安利直销商说:只要问直销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知道他的安利事业做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就是:"在安利事业里,你最喜欢什么?"
根据他们的说法,一个刚加入不久的直销商会说:"额外的收入。"没错,这是很多人开始投入这个事业的主要原因。
但是,你下一个询问的直销商他可能会说:"得到肯定。"当他逐渐地达到某一个目标时,在他个人的小组里,他会受到公开的表扬,并接受众人的道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且令人难忘的经验。
第三位可能会说:"自由和独立。"这个人可能是位全职的安利直销商,也可能已经达到"直系直销商"的奖衔。他以自己白手起家的能力感到自豪,也因为安利事业,他改变了原先的生活方式,并且建立了自己强烈的信心。
小石 说:
第四位可能会说:"共同分享成果的喜悦。"这位可能是"夫妻档"中的一员,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这也许是他们夫妻第一次一同工作,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共同奋斗,那种美妙的滋味可能远超过他们当初所认为的。
那么,第五位他会怎么说呢?只有两个字:"朋友。"现在跟你讲话的这位直销商,可能已经加入安利事业很久了,目前拥有蛮高的奖衔、优厚的收入。最重要的,他有一群真心相待的朋友,他们共同经历过胜利与失望的时刻。
请注意:这些层次不仅愈来愈高,同时也涵括了之前的阶段。然而,令人觉得讽刺的是:一个人往往要付出这么多、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之后,才能体会这些从开始就一直在他身边的伙伴有多可贵,尽管他当初并不这么认为。也许,只有那些没有多少钱的人会了解这句谚语的真义:友情并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
友情是由真诚的付出而来的。
小石 说:
这篇短文,可以驳斥一些关于教育目的的讨论,通常我们都是随着自己的成就和视野不断的延伸而改变自己的定位和看法的
小石 说: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也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谈高调,空谈教育的目的如何如何,培养人的完整人格、独立思想等等,中国还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杜可名 说:
说得好!
小石 说:
那种错误的思想,也导致了我们把高等教育总是看的如何高尚,职业教育不被重视
小石 说:
大学毕业了可以去学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完了也可以去上大学,这之间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杜可名 说:
是,所以,我才不认为plp被捐助的学生最后有几个人上了大学有多么的值得拿出来说,相反,我认为大家要想的是:我们捐钱让他们读书,他们今天在学校里学的,将来是否对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有所帮助?
小石 说:
呵,我从来都不那么看,
小石 说:
我上了北师大的研究生,我也没把它当回事
杜可名 说:
但是捐助人中有这样的思想的
小石 说:
相反,我觉得林肯只读了两年书、富兰克林没有上过什么学,他们也是成功的
小石 说:
你说的是,所以我们要开办教育简报,和资助人慢慢的沟通
小石 说:
我们需要建设的一种社会环境
小石 说: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寝室,还有周围很多人,不是想着出国,就是想着考博,等等,我的导师问我,希望我硕博连读,我说,到时再看吧,我来这儿是想了解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东西,我的下一站在那儿,我还不知道
杜可名 说:
哈哈,这正是我们的教育的可笑之处!!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一边鼓吹学而优则仕,一边又总拿没有多少教育背景的成功人士做作文里的榜样形象
小石 说:
是
小石 说:
这种事情多了
杜可名 说:
但老师很少带领学生去质疑,去分析这个当中有什么隐含的规则
小石 说:
比如大家盲目的考北大、清华,到了北大、清华,反而找不到北了,
小石 说:
我弟弟是清华的,我是北师大的,我在我弟弟身上看得最明显,呵,他就不知道清华出了名声和关系网以外,意味着什么,
杜可名 说:
对,这就是现在这个社会传递给学生的一种“虚无”的目标
杜可名 说:
大人们从来不能够解释这种目标和孩子自己本身的发展的真正关系
杜可名 说:
你说现在有多少学生有清醒的意识: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需要”?
小石 说:
我跟一些家长讲的是,孩子第一个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和多元的人文教育,孩子心里要有这个数,如果有这个数,在那儿都可以保证他的成长
小石 说:
家长和孩子们,要了解的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他喜欢哪些角色,我们如何从各种途径得到这方面的训练
小石 说:
如果考不上清华、北大,还有图书馆,还有网络,还有MIT的开放式课程等等,还有哪些院系的学生可以咨询,可以一起厮混,
小石 说:
了解他们在读什么书,在讨论什么问题,该领域有哪些重要的期刊、论坛,那些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应用,谁在用,哪些公司、机构在用,怎么用,哪些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有什么论文,等等
小石 说:
我们可以挖掘这些核心的东西
小石 说:
如果有个教育情报部门的话,我想情报工作就是这么做的吧,
杜可名 说:
哈哈,你知道吗?要在美国,这种能力在小学就开始培养了
小石 说:
是的,从教育方式上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
杜可名 说:
对
杜可名 说:
你看我那个小学教室中的 科学区域
小石 说:
国内现在也开始开展探究式学习了,问题是,大家不会问问题,呵
小石 说:
我看到了
小石 说:
我们说,一个好的老师往往会提问,会给学生一个视角,一个考虑问题的角度,
小石 说:
老师通过这种特殊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资讯有机地组织起来,
小石 说:
也就是我们需要一些重要的主题和设问,而这些主题和设问怎么来?它们来源于对我们社会的理解,来源于我们对走向社会时感到会面临什么挑战
小石 说:
在乡村学校,我们现在很难让老师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小石 说:
不知不觉3点了 (杜注:嘿嘿~ )
前一篇:中秋的半夜:不谈人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