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我如何快乐,但还是要快乐

(2005-11-06 13:34:37)
分类: PLP爱心传递
网友很早前留言说,帮助贫困的小孩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要让自己为此工作搞得不快乐。
 
王少磊说,除非你是传教士,这种工作要愉快才做。这是根本。
 
找了一个朋友,他说他一个电话打去贵州的电视台,肯定有人可以去贫困地区给你拍摄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你要付足够的报酬。没有钱,谁给你做?
 
还有等等,不一一罗列。
 
所以,叫我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世上是不是真的没有可以不为钱计的付出?
 
白芳礼老人为什么要在74岁的时候去蹬三轮车来扶助那些贫困的学生?他的理由很简单: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还小,不能自己去赚钱,但他们要读书,所以我要帮助这些孩子。
 
徐本禹为什么要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狗吊岩这个又穷又苦的地方支教?他说,当年他自己出身贫穷,上了大学连一件冬衣都没有。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所以,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这是他用行动去帮助狗吊岩的孩子的最初动力。
 
这些单纯的念头里,这些点滴的行动里,这些伟大的付出里,你看到“没有钱,谁给你做?”的讨价了么?
 
是这样的人物非凡到百年难遇么?说到“帮助别人”的能力,他们一个年事已高,一个自己都穷困不堪。而我们的许许多多人都比他们更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当“感动中国”选择了这两位人物时,我不知道是该“感动”,还是该“感叹”。
 
我当然知道有钱了有时候也就意味着“境界”高了,帮助人的能力强大了。但我始终认为你有10000块钱,拿出100块钱来捐助孩子,和,你有500块钱,拿出100块钱来捐助孩子,是不一样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反感所谓的有钱人随便拔出几根毛来建个希望小学,然后旨在让媒体来渲染一下自己的名声。这种人有钱,但没有一颗真正“帮助”的心。事后,他不会关心这些孩子都怎么样了。同样的,我也很反感把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衣服和捐书当作是一次清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一次好机会。
 
要么就来真心的体恤孩子们的需求,真心的给予帮助;否则就不要施舍,更不要把它当成为自己谋名声的途径。
 
然而欣慰的是,“感动中国”确实还是感动了中国。所以,我坚持,尽管不是人人都像白芳礼和徐本禹一样胸怀大爱,但人人心里都还是有小小的爱的种子,不管富裕,还是贫穷,不管显要,还是平凡“帮助别人”不是一件一定要等到你将来怎样怎样了的时候才能去做的事椤?/STRONG>
 
而这个社会的温暖需要有人永不放弃用言说和行动去唤醒和催化这些爱的种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