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PLP爱心传递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这个故事要讲起来很远很远。。。。。。
生活中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决定了日后一个重大的发生,PLP的缘起也不例外。虽然,仿佛现在代表一个组织说话口气应该正式严肃,但我还是愿意像讲故事那样告诉你,PLP让人心念乍动的缘起,以及后来经历的漫长的坚持和求索。
那是早在2003年的冬天,快到圣诞节了,我和好朋友邱峪去一元店给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买新年的小礼物,无非是一些文具啊什么的。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问我们要不要顺便买一样东西放到他们的大纸箱子里,可以给那些贫穷的孩子作为圣诞节的礼物。我当时立刻觉得这个温暖的做法很好,它不像那些兴师动众的募捐活动,它只是安静而又温馨地唤起人们在举手之劳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奉献。
后来在其他的场所诸如银行也都注意到这样的纸箱子。
再后来,我就给当时以卖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卓越网的一位朋友写了封信,表达了一个借助卓越网来做这个公益活动的想法。信一直保存着。
“***,你好!看到卓越网最近的这次打折,中有和史努比一起过圣诞的图书促销。中国人热闹地过圣诞也不是第一年了。就像常常会找个莫名的理由去吃一顿饭一样,圣诞节也许就只是这样的一个理由罢了。
美国这边的圣诞节倒是一个很温馨的节日。前天去逛街,看到商场里有圣诞老人,孩子们排着长队等着坐到圣诞老人的膝盖上和他讲自己的wish list。孩子们都是很当真的。他们真的相信圣诞老人会按照自己的许愿从烟囱里下来,把礼物放进自己的袜子里。
圣诞节毕竟是充满希望的。
我在商店,在图书馆,还有甚至银行,都看见有一个大大的纸箱子。商店的收银员曾经问我要不要在店里买一样礼物放进这个纸箱子,这是专门为穷人的孩子设置的。我想他们希望穷人的孩子在这个充满礼物和温情的节日里也能享受到这份快乐,希望他们相信圣诞老人能听见每个孩子心中的许愿,不曾因为贫穷而落下其中的某一个。
所以,我想,能不能在卓越网也有这样的一个“纸箱子”?善良和爱心的纸箱子。是不是可以列一些适合给孩子的图书或其他文具之类的东西,让顾客在最后结账的时候买一样放进“纸箱子”,然后再由卓越送到或寄到偏远的山区,给那里的孩子作为2004年新年的礼物?
这个提议,可以吗?
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有钱的,没钱的,都能感受到卓越网带来的幸福。
2003-12-10”
后来,这个提议没有了下文。
2004年大约9月份的时候,我又努力了一次。那次是和当时新认识的也在卓越的邓憬谈这个想法。邓憬替我在他们的部门会议上提了出来,再一次的,没有人真正在行动上支持它。
失望之余,我等不及了,既然不能靠既有组织完成事情,那就我个人先做,然后我自己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
很幸运地,在邓憬的帮助下,我通过她的大学同学蒋楚麟认识了在贵州农科所以及法国发起发展协会(ID)工作的李裕荣。2004年5月,法国行动援助AA想在威宁做教育项目,李参加前期可行性调查,被当地自然环境之恶劣、教育情况之落后震动,于是他顺便搜集了一些贫困失学孩子的资料,以期望有心的同事或朋友可以帮助这些孩子。
而认识李裕荣的同时,我也刚好遇到了赵勇老师,他给了我读研究生的奖学金,使我不再用为2万多美元的学费而发愁,当然恰是时候地给了我做这件事情的充分的经济能力。
于是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了解,李裕荣在04年12月24号下乡去工作时给我寻访了一些贫困的孩子,当我第一次看到邓憬转发给我的苏玉兰和刘转群两个女孩的照片时,不是衣服的破烂,而是苏玉兰的无望的眼神,和刘转群的紧锁的眉头,让我的心都揪起来了,这样的眼神和表情和他们的年龄是多么的不相称啊。本来裕荣说给我一些照片让我从中挑选的,我想,看着孩子们这样的照片,如何让我忍心选谁而不选谁呢!于是李裕荣给我安排了10位孩子。本来想给这些孩子再每人单独买一本书,在蒋楚麟的建议下,我在4月1号的时候,和我的好朋友邱峪一起在卓越网上给三锅庄丁立希望小学买了94本图书,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至此,也算是凭借一己之力为当初的那个公益心愿开了一个小小的头。
资助完成后,我当时要李裕荣转达给这些孩子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若要言谢,不必回报于我,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把谢意转成相同的爱心去帮助他们周围的人。我想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永远不是只是等待别人来帮助的那一个弱势群体,纵然他们可能贫穷,可能没有足够的物质拥有,但他们身上也有能够帮助别人的力量。而且,正如每个有心人资助孩子们的学费都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我也希望那些山区里贫穷孩子们知道,要付出,才能得到。我希望他们学会写字写信,把他们帮助别人的故事告诉给大家。
而这种“Don't pay it back to me, pay it forward.”的想法来自于我在03年7月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Pay It Forward这部电影的启发。
影片讲述的是,历史课老师尤金按每年惯例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即要求每个学生想出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办法。出乎意料的是,班上的一位11岁早熟的男孩特雷弗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他建议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不是去回报给帮助过他们的人,而是要“爱心接力”,去帮助另外需要帮助的人。
特雷弗首先帮助了身边的三个人,作为特殊的“回报”,他要求这三个人每人必须去帮助另外三个人,这样呈几何系数增长,如果成功的话,将会形成一张爱心接力的网,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这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我后来上网查询后得知,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等国家都成立了Pay It Forward的基金会,那时我就想我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让人人在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
我想,这像一个伟大的梦,许给有勇气去尝试的人。
我觉得这个舶来的伟大想法和中国的贫困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它的意义,鉴于人们在贫困的状态下容易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我穷,所以我就是那个等待别人帮助的人。中国的贫困教育从希望工程开始这么多年了,是有无数的希望小学纷纷建起,但是贫困“教育”本身,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并没有取得瞩目的进步。一开始,我只是希望从自己做起,从这10个孩子做起,能借助爱心传递这个理念,帮助他们在健康积极的心理下求学和发展,尽可能地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人。
另外,在我资助的同时,我的那些朋友邓憬,以及邓憬的同事周强,刘开宇,杨淼,以及邓憬的同屋贾盛义,都一起资助了其余的贫困孩子。后来,我的姐姐,我的朋友邱峪,以及邱峪的父母,邱峪的朋友蔡琳、杨岚等听说了之后也都加入了资助的队伍。我渐渐感到这是另外一张爱心传递的网。
正在做的事情和几个想法的融合之下,我和李裕荣说,我们做一个网站,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贫困教育。当时我给它取的名字是爱心双层网:
希望通过第一张爱心传递的网,更多的孩子受到帮助,同时尽他们的力量去关爱别人;也希望通过第二张爱心传递的网,更多的有心人口耳相传,加入我们这个关注贫困山区教育的公益性组织,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上学的可能,我更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些图书,文具,就像我最初向卓越网建议的那样。不需要很多,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地球仪都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只要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在做,它的力量就是无穷的!后来,因为自己是学教育的,我又加进了新的内容,就是呼吁向贫困山区的教育提供物资之外的“软件”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的力量。
在我写好网站的构想之后,一路上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大力支持。
05年8月份,卓越网的周强帮我和他们的设计联系。8月30号,卓越网的冯洪波义务帮我们设计了首页的第一稿,后来又改了三次,搭建好了网站的基本格式。非常感谢周强和波波给了我们第一把有力的支持!
9月9号,卓越网的刘开宇以非常严肃的态度表示了要加入我们这个公益性组织的决心。他是一个有爱心,并很有想法的人。
金山的许晓辉也一直给我在提中肯的建议,还给了我不少的信息资源,诸如北大爱心社,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等等。还记得9月28号晚上,我打不开他推荐的多背一公斤的网站,他就一段一段的拷贝下来,在MSN里贴给我。
另外,原卓越网的唐培鑫当时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帮我找人写后台程序(后来找到了原卓越网的周萱,虽然后来因为工作太忙无暇抽空,但也在此一并谢过。),并答应以后帮我们的网站作需要的技术支持。
当然,我的老朋友们邱峪,邓憬,都是不用说的了,我有什么问题,他们总会在身边。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裕荣同志。这件事情本不是他的份内工作,但是他却热心地在做。那些学校离威宁县还有30公里左右,一个小时的柏油路幸好05年5月前完成了,另外还有半小时的土路。他下到那些乡里搜集贫困孩子的资料,给他们拍照,一一登记,并且给资助人做资助证明,另外还要搜集学费的收据,小孩的感谢信,作业等等,拍了照片给资助人发过来等等。对于他付出的爱心和大量的时间,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截止到2005年秋季学期,我们一共有16位朋友进行了学费资助,共有42位孩子被资助有了学上;其中2位朋友给4位孩子各买了1头母羊抚养和进行传递;3位朋友捐赠了价值1313.90元的图书;3位朋友捐赠了282件衣服。
2005年10月份的时候,很偶然的,我遇到了玄伟剑,他的出现给我和李裕荣正在努力的工作带了重要的影响。和玄哥见面谈到这个公益想法之后给了我积极的回应,他建议我们先把网站简单的做起来,在慢慢完善。10月18号,玄嫂(也是我北师大的校友)替我们定了passlove.org的域名,玄哥替我们的网站成功地注册到了这个域名,Pass Love Project正式定名。
10月30号,参与PLP的一些朋友李裕荣,玄哥,周强,刘开宇,还有我第一次在MSN上碰头,开了一个网络会议,在这次碰头中,我们大致决定PLP的发展特色和方向,以及执行的方式,和任务的分配。
后来不久,邓憬的原来同屋贾盛义加入了我们,替PLP编写网站的后台程序。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重在整理我们手上已经积累的各种资料。玄哥为PLP的图片集以及视频短片集的整理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几个晚上都是做到凌晨5点多。
12月10号,我在博客上以PLP组织的名字发起第一次网上公开的公益活动,为威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募捐冬衣,不少朋友如金建华,刘乃祥,许晓辉,罗林志,醒客,解峰,韦小平,Guo,千寻,原志广,宝儿心乐,蓝风等等,替我们做了宣传;还有一些朋友如杜芸,醒客,Peter,Guo等等则给了我们实际行动的支持。在这些宣传和支持下,PLP的进程被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12月12号,玄哥觉得事不宜迟,给PLP购买了服务器空间,PLP至此有了自己的家。
同时,PLP的图片集正式进驻了我们自己的网站,紧接着视频集玄哥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编辑完成了,这中间还得到了王少磊老师的友情支持,替那些录像短片编写了解说词。
今天,1月2号,PLP的论坛先于网站简单地开通了,我在这里又作了一次PLP缘起和发展的回顾。我再一次感到,PLP的最初缘起是我个人的,但是它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大家的,没有这一路上各位朋友的携手相助,不能有今天的模样!
2006年已经到来了,愿PLP在各位朋友的关注下成长的更好,愿它能在这新的一年里给更多的孩子带去生活的希望,带去被关注的温暖,带去传递爱的力量。
最后更新 2006年1月2日
那是早在2003年的冬天,快到圣诞节了,我和好朋友邱峪去一元店给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买新年的小礼物,无非是一些文具啊什么的。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问我们要不要顺便买一样东西放到他们的大纸箱子里,可以给那些贫穷的孩子作为圣诞节的礼物。我当时立刻觉得这个温暖的做法很好,它不像那些兴师动众的募捐活动,它只是安静而又温馨地唤起人们在举手之劳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奉献。
后来在其他的场所诸如银行也都注意到这样的纸箱子。
再后来,我就给当时以卖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卓越网的一位朋友写了封信,表达了一个借助卓越网来做这个公益活动的想法。信一直保存着。
“***,你好!看到卓越网最近的这次打折,中有和史努比一起过圣诞的图书促销。中国人热闹地过圣诞也不是第一年了。就像常常会找个莫名的理由去吃一顿饭一样,圣诞节也许就只是这样的一个理由罢了。
美国这边的圣诞节倒是一个很温馨的节日。前天去逛街,看到商场里有圣诞老人,孩子们排着长队等着坐到圣诞老人的膝盖上和他讲自己的wish list。孩子们都是很当真的。他们真的相信圣诞老人会按照自己的许愿从烟囱里下来,把礼物放进自己的袜子里。
圣诞节毕竟是充满希望的。
我在商店,在图书馆,还有甚至银行,都看见有一个大大的纸箱子。商店的收银员曾经问我要不要在店里买一样礼物放进这个纸箱子,这是专门为穷人的孩子设置的。我想他们希望穷人的孩子在这个充满礼物和温情的节日里也能享受到这份快乐,希望他们相信圣诞老人能听见每个孩子心中的许愿,不曾因为贫穷而落下其中的某一个。
所以,我想,能不能在卓越网也有这样的一个“纸箱子”?善良和爱心的纸箱子。是不是可以列一些适合给孩子的图书或其他文具之类的东西,让顾客在最后结账的时候买一样放进“纸箱子”,然后再由卓越送到或寄到偏远的山区,给那里的孩子作为2004年新年的礼物?
这个提议,可以吗?
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有钱的,没钱的,都能感受到卓越网带来的幸福。
2003-12-10”
后来,这个提议没有了下文。
2004年大约9月份的时候,我又努力了一次。那次是和当时新认识的也在卓越的邓憬谈这个想法。邓憬替我在他们的部门会议上提了出来,再一次的,没有人真正在行动上支持它。
失望之余,我等不及了,既然不能靠既有组织完成事情,那就我个人先做,然后我自己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
很幸运地,在邓憬的帮助下,我通过她的大学同学蒋楚麟认识了在贵州农科所以及法国发起发展协会(ID)工作的李裕荣。2004年5月,法国行动援助AA想在威宁做教育项目,李参加前期可行性调查,被当地自然环境之恶劣、教育情况之落后震动,于是他顺便搜集了一些贫困失学孩子的资料,以期望有心的同事或朋友可以帮助这些孩子。
而认识李裕荣的同时,我也刚好遇到了赵勇老师,他给了我读研究生的奖学金,使我不再用为2万多美元的学费而发愁,当然恰是时候地给了我做这件事情的充分的经济能力。
于是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了解,李裕荣在04年12月24号下乡去工作时给我寻访了一些贫困的孩子,当我第一次看到邓憬转发给我的苏玉兰和刘转群两个女孩的照片时,不是衣服的破烂,而是苏玉兰的无望的眼神,和刘转群的紧锁的眉头,让我的心都揪起来了,这样的眼神和表情和他们的年龄是多么的不相称啊。本来裕荣说给我一些照片让我从中挑选的,我想,看着孩子们这样的照片,如何让我忍心选谁而不选谁呢!于是李裕荣给我安排了10位孩子。本来想给这些孩子再每人单独买一本书,在蒋楚麟的建议下,我在4月1号的时候,和我的好朋友邱峪一起在卓越网上给三锅庄丁立希望小学买了94本图书,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至此,也算是凭借一己之力为当初的那个公益心愿开了一个小小的头。
资助完成后,我当时要李裕荣转达给这些孩子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若要言谢,不必回报于我,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把谢意转成相同的爱心去帮助他们周围的人。我想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永远不是只是等待别人来帮助的那一个弱势群体,纵然他们可能贫穷,可能没有足够的物质拥有,但他们身上也有能够帮助别人的力量。而且,正如每个有心人资助孩子们的学费都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我也希望那些山区里贫穷孩子们知道,要付出,才能得到。我希望他们学会写字写信,把他们帮助别人的故事告诉给大家。
而这种“Don't pay it back to me, pay it forward.”的想法来自于我在03年7月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Pay It Forward这部电影的启发。
影片讲述的是,历史课老师尤金按每年惯例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即要求每个学生想出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办法。出乎意料的是,班上的一位11岁早熟的男孩特雷弗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他建议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不是去回报给帮助过他们的人,而是要“爱心接力”,去帮助另外需要帮助的人。
特雷弗首先帮助了身边的三个人,作为特殊的“回报”,他要求这三个人每人必须去帮助另外三个人,这样呈几何系数增长,如果成功的话,将会形成一张爱心接力的网,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这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我后来上网查询后得知,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等国家都成立了Pay It Forward的基金会,那时我就想我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让人人在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
我想,这像一个伟大的梦,许给有勇气去尝试的人。
我觉得这个舶来的伟大想法和中国的贫困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它的意义,鉴于人们在贫困的状态下容易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我穷,所以我就是那个等待别人帮助的人。中国的贫困教育从希望工程开始这么多年了,是有无数的希望小学纷纷建起,但是贫困“教育”本身,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并没有取得瞩目的进步。一开始,我只是希望从自己做起,从这10个孩子做起,能借助爱心传递这个理念,帮助他们在健康积极的心理下求学和发展,尽可能地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人。
另外,在我资助的同时,我的那些朋友邓憬,以及邓憬的同事周强,刘开宇,杨淼,以及邓憬的同屋贾盛义,都一起资助了其余的贫困孩子。后来,我的姐姐,我的朋友邱峪,以及邱峪的父母,邱峪的朋友蔡琳、杨岚等听说了之后也都加入了资助的队伍。我渐渐感到这是另外一张爱心传递的网。
正在做的事情和几个想法的融合之下,我和李裕荣说,我们做一个网站,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贫困教育。当时我给它取的名字是爱心双层网:
希望通过第一张爱心传递的网,更多的孩子受到帮助,同时尽他们的力量去关爱别人;也希望通过第二张爱心传递的网,更多的有心人口耳相传,加入我们这个关注贫困山区教育的公益性组织,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上学的可能,我更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些图书,文具,就像我最初向卓越网建议的那样。不需要很多,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地球仪都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只要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在做,它的力量就是无穷的!后来,因为自己是学教育的,我又加进了新的内容,就是呼吁向贫困山区的教育提供物资之外的“软件”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的力量。
在我写好网站的构想之后,一路上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大力支持。
05年8月份,卓越网的周强帮我和他们的设计联系。8月30号,卓越网的冯洪波义务帮我们设计了首页的第一稿,后来又改了三次,搭建好了网站的基本格式。非常感谢周强和波波给了我们第一把有力的支持!
9月9号,卓越网的刘开宇以非常严肃的态度表示了要加入我们这个公益性组织的决心。他是一个有爱心,并很有想法的人。
金山的许晓辉也一直给我在提中肯的建议,还给了我不少的信息资源,诸如北大爱心社,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等等。还记得9月28号晚上,我打不开他推荐的多背一公斤的网站,他就一段一段的拷贝下来,在MSN里贴给我。
另外,原卓越网的唐培鑫当时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帮我找人写后台程序(后来找到了原卓越网的周萱,虽然后来因为工作太忙无暇抽空,但也在此一并谢过。),并答应以后帮我们的网站作需要的技术支持。
当然,我的老朋友们邱峪,邓憬,都是不用说的了,我有什么问题,他们总会在身边。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裕荣同志。这件事情本不是他的份内工作,但是他却热心地在做。那些学校离威宁县还有30公里左右,一个小时的柏油路幸好05年5月前完成了,另外还有半小时的土路。他下到那些乡里搜集贫困孩子的资料,给他们拍照,一一登记,并且给资助人做资助证明,另外还要搜集学费的收据,小孩的感谢信,作业等等,拍了照片给资助人发过来等等。对于他付出的爱心和大量的时间,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截止到2005年秋季学期,我们一共有16位朋友进行了学费资助,共有42位孩子被资助有了学上;其中2位朋友给4位孩子各买了1头母羊抚养和进行传递;3位朋友捐赠了价值1313.90元的图书;3位朋友捐赠了282件衣服。
2005年10月份的时候,很偶然的,我遇到了玄伟剑,他的出现给我和李裕荣正在努力的工作带了重要的影响。和玄哥见面谈到这个公益想法之后给了我积极的回应,他建议我们先把网站简单的做起来,在慢慢完善。10月18号,玄嫂(也是我北师大的校友)替我们定了passlove.org的域名,玄哥替我们的网站成功地注册到了这个域名,Pass Love Project正式定名。
10月30号,参与PLP的一些朋友李裕荣,玄哥,周强,刘开宇,还有我第一次在MSN上碰头,开了一个网络会议,在这次碰头中,我们大致决定PLP的发展特色和方向,以及执行的方式,和任务的分配。
后来不久,邓憬的原来同屋贾盛义加入了我们,替PLP编写网站的后台程序。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重在整理我们手上已经积累的各种资料。玄哥为PLP的图片集以及视频短片集的整理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几个晚上都是做到凌晨5点多。
12月10号,我在博客上以PLP组织的名字发起第一次网上公开的公益活动,为威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募捐冬衣,不少朋友如金建华,刘乃祥,许晓辉,罗林志,醒客,解峰,韦小平,Guo,千寻,原志广,宝儿心乐,蓝风等等,替我们做了宣传;还有一些朋友如杜芸,醒客,Peter,Guo等等则给了我们实际行动的支持。在这些宣传和支持下,PLP的进程被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12月12号,玄哥觉得事不宜迟,给PLP购买了服务器空间,PLP至此有了自己的家。
同时,PLP的图片集正式进驻了我们自己的网站,紧接着视频集玄哥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编辑完成了,这中间还得到了王少磊老师的友情支持,替那些录像短片编写了解说词。
今天,1月2号,PLP的论坛先于网站简单地开通了,我在这里又作了一次PLP缘起和发展的回顾。我再一次感到,PLP的最初缘起是我个人的,但是它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大家的,没有这一路上各位朋友的携手相助,不能有今天的模样!
2006年已经到来了,愿PLP在各位朋友的关注下成长的更好,愿它能在这新的一年里给更多的孩子带去生活的希望,带去被关注的温暖,带去传递爱的力量。
最后更新 2006年1月2日
所有参与我们公益组织的朋友们都不收取分文的报酬,我相信我们可以做一些不用钱来作回报的事情。
附几点想法:
1。说很容易,这个社会和教育现有的弊端,黑暗。。。几乎每个人,不管学历有多高,有没有学历,都可以张口就来说几句。但要是每个人只会说,而从来不曾想着怎样通过去“做”去为改变做一些小小的努力,这样的“说”有什么意义??
2。有些事情很大,譬如提高中国的贫困教育,有的人就想那不是我能做到的,自然有有能力的别人会去做。那要是每一个“别人”也都怎么想呢???
3。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小到捐一本书,捐一支笔这样的事做起,再大的事业都可以实现。所谓聚沙成塔,众志成城就是这个道理。
4。有的人的善良和爱心曾经被欺骗和利用。它使得我们多一份谨慎,但不能因为曾经被欺骗就永远不再相信,不再对他人怀有帮助之爱心。
5。这也使得我们要思考:做好的公益,不只是让人产生同情而为,我们要像做品牌那样作出大众对我们的信任,要想办法对大家的善意负责,想办法让大家捐助的物品和资金下去以后能真正起到最大的作用,想办法让“爱心”不是一句缥缈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