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高尔夫,闹心!

(2007-12-14 23:01:13)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杂谈集
在业巡赛常平站和君兰业余精英赛上,我和范越,张勇这几个业巡赛的老将都遇齐了。范越是北京市高协秘书长,北京青少年高尔夫学校校长;张勇是不考职业的职业球手,连年西部巡回赛的冠军王,本年度中国业巡赛两站冠军和年度总冠军。他俩和程军,戚增发等中国笫一拨职业球员同期玩高尔夫,有20几年了,和中国高尔夫历史的年轮几乎一样长。可以这么说,他们是瞅着中国高尔夫长大的!几个人凑在一起,免不了会谈论高尔夫,这一下真聊出很多苦乐的事来。
 
"当年你们为啥不打职业呢?"这的确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
 
"就那点奖金还不够几顿吃的!干吗去打呀?"他俩的回答几乎一个调。
 
"业余赛没一分奖金,你们不也没少参加吗!"我明知故问。
 
"咱不就是喜欢打球吗,再说了也是想看看中国的后辈到底有多能耐。"到底是校长,范越关心的问题显而易见。
 
"有啥能耐?连我都打不过,你说这拨人有啥戏啊!"张勇接着话题表露了他的失望,他突然激忿起来:"有件事我就不明白了,国家队选人说是按业余积分排名确定,我怎么就给撇掉了呢?"他的表情一点也不是在逗乐。
 
"你丫的都几岁了?怎的就还想着入国家队呢?"我和范越先是一愣,接着都乐翻了。我们想象如果让奔四的张勇站在发球台上代表中国出战亚运高球赛,那可真乐坏全世界了。
 
"我不是非得希罕要入国家队,可通告上不也没说明年龄限制吗?中高协也没给我个说法,这算啥事呀?不就一个乱吗?"他气不过的显然不是因为自己,都是一个"乱"字惹的,瞅了20多年,闹心哪!
 
我本欲不再参加业巡赛了,因为有很多球员都报不上名,我老占着一个名额总觉得别扭。所以,我在赛前宴请所有的球员,媒体,组委和球场工作人员,权当三年参赛的记念和告别宴。可在席上他俩却说了:这些小的连咱几个都赢不了,还来比啥赛啊?咱们就得来,让这些小的受点刺激。咱们也算是有贡献了!
 
除此,咱们还一顿海聊,说到了球场控建,比赛做弊和裁判水平等等高尔夫球现状。总之,挺沮丧的。
 
参加君兰中国业余精英赛,又遇见一件鼻酸的事!


    这次比赛是以业余排名来决定参赛资格的,新入选的国家队员当然够资格参赛,这次全部都来了,国家队也借此机会进行集训。打完练习轮,我和几位球员就近在下榻宾馆里吃大菜。而所有国家队员在大堂集中开完会后,近二十名队员一脸自豪,身着锈有国旗的队服也忽拉拉地涌了进来。队员们在我们旁边齐插插坐满了两桌,但队员们拿起莱谱看了不大一会又全都站起来,走了。一位平时挺近乎的小兄弟不满地对我说:靠,这次国家队集训的每顿补贴才30块钱,我们在这能吃什么?


    听到他们的怨言,我首先想责骂他们。
 
业巡赛的大多数球手基本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球场或练习场,他们一般是每月工资不足1500元的小助教。正如现国家队队长魏巍说的:谁不是苦出来的呢。原先他们观澜湖的球员在比赛中打前五的还有补贴,现在连报销都没了。每站比赛车旅各项费用少则三四千,多者五千,自己每月工资投完进去还不够,得自家兄弟补助……
 
更多的球员甚至连家里都倚仗不得。入了这行就只能苦熬着......为了高尔夫之梦,他们没有一厘一毫的补贴,不也一样前来参赛吗?这些宠儿可倒好,除了得到众多教练的免费指导,有食宿补贴拿倒还怨少了!

 

骂念刚起,我接着转念又一想:这些小年轻入选国家队是受到约束的,比如两年内不准转职业这条就值得他们有怨言(有几位顶尖球员就选择考职业而放弃入队的机会)。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你只能老老实实的保留业余身份而不能去考职业挣奖金。既不给打球挣钱(尽管每月会有千把块的工资)又不让吃顿好的,有点怨气似乎也有理了!

 
我当时是既生气又鼻酸,一下子还想到了许多:


    丘志锋,袁浩和廖贵明等是中国职业奖金榜前列的球员,但他们都改变了去考亚巡资格的初衷。为什么?没钱!考亚巡,单报名费就上万元人民币,加上出国吃住行的费用......那是他们玩命才挣来的!他们这一年的税后奖金不足20万元,一年中东奔西跑去比赛,每站花费近万元。20万元所剩无几,家里大小又用去几万家用,哪还有太多的富裕经费?当他们参加大赛时,名字前的文字是"中国",但又何时得到过来自国家的补贴?


    我常看到一些文章说中国球员参加汇丰杯,宝马赛排名垫底,似乎大有责怪这些球员无"爱国之心,丢尽国人脸面"之意。我无语!心里却在嘀咕:你们站着的也不懂腰疼,中国球员目前也就这个水平,说话的有种也去试试,恐怕你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当然不会丢脸了。
 
有人能理解这群人首先为了生存,为摆脱“贫穷”在练在打在奋斗。
 
也有人说:"运动的最高境界是热爱!现在是太多人把打球当作谋生的手段。对谋生的人,只能救急不救穷。"还说到:“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象李超在澳弃赛就说明,他打球只是谋生,没有对这项运动本身的热爱。这样的人在中国的职业选手中居然排在第三位,后面的人是什么状态就可想而知了。值得去帮助吗?”
 
"仓廪实而知礼节"。说得好啊!有吃有喝,日子过得踏实了才会讲礼尚文明,民族气节。我们怎能祈望那些连生存都没有得到保障的球员去讲究什么高尚热爱,又怎能强求他们为国争光,为我们国人添脸?又如果我们不曾为他们做过什么,也没有尝试并帮助过他们。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羞辱他们?
 
很多时候,总是责怪太多,却没有更多的体谅……
 
我其实更愿意相信现阶段的中国球员一直很努力,不是吗?难道他们不想战胜那些欧美球员去赢取那些巨额奖金吗?有些球员在比赛中有这或那的强差人意的行为表现,我同样感到愤慨。但我也会想到很多国人吃西餐却不会用刀叉的现象!中国现阶段的球员和国外的高手相比起来,事实上有很大的差距。人家有几百年的底子,而中国毕竟才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打高尔夫的朋友都知道:这不仅是一项体能的运动,更是一项需要心智和意志的运动,是需要淀实的底蕴积累的!
 
遇到不可理喻的人和事,如果不身处其境,不去换位思考,很难理解!
 
但是,过去的老一批球员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在为生存而战,我们是着实无法对他们太多。然而,在高尔夫进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的今天,看到现在的国家队员尚在考察阶段,就已经心存怨气!这叫什么事啊?
 
我并不单指队员们的埋怨缺乏爱国精神,我其实只是纳闷:既然要这些人为国效力,又为什么不能让他(她)们不需考虑生存的问题?记得有一则关于原国足队门将退役后在足球场门外靠练摊卖烤红薯过日子的报道,我似乎只能责怪于体育界的体制了!


    无独有偶,近日听说一家品牌公司本欲每年倾资上千万元,常年赞助中国的某个大型赛事。但在今年赛事只过半程时就已是倍感失望而决定不再合作,甚至在总决赛盛典上也没有派出一名够份的代表出席!
 
国家有严控的政策,更有一些完全不明白高尔夫为何物却信口雌黄的媒体记者和妄论高尔夫球场有害的所谓专家。中国的高尔夫处在一种非常的境地,面对中国高尔夫当今的种种现况,我们能说些什么?我们又能指望些什么......
 
狂爱高尔夫的我们是否只能剩下鼻酸和沮丧?这真叫人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