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里也有“今风古韵”这样的寺院食府,完全在闹市之中,却孤独于喧嚣之外。我们在盛夏的傍晚来到今风古韵,没想到品了波尔多大宝酒庄数个年份的酒中,1988年和1996年两个年份居然一个拥有林黛玉的骨感和清雅,一个拥有张曼玉的性感和摩登,在酒色氤氲了“今风古韵”的厅台楼阁后,我的味蕾也迷失在了“张曼玉的今风”和“林黛玉的古韵”里了。
大宝庄(Chateau Talbot)是波尔多的四级名庄,因为传说前人英国的将军Talbot曾在酒庄众多的秘密通道里埋下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虽然后人数代挖掘搜索一无所获,但是却给酒庄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因为100多年归属一个家族所有,大宝庄的酒拥有很高的品质,据说有些年份好的酒品种甚至超过二级酒庄。
这天晚宴我们幸运的喝到了大宝庄的白葡萄酒,波尔多的红葡萄酒的光辉几乎让人们忘记了他的白葡萄酒,甚至人们热衷于波尔多的贵腐酒,也会不提白葡萄酒,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波尔多白葡萄酒成为很多行家的最爱,我想或许波尔多的白葡萄酒少一些功利和特别商业的色彩,反而有不俗的表现,就像我们这天晚上喝的庄主亲自带来的这瓶白葡萄酒。据说大宝庄是波尔多美度区第一个生产干白葡萄酒的酒庄,本来只是供自己家族享用的,这款酒细致优雅,浓郁程度也刚好是我喜欢的程度,实在很难忘。
晚宴的高潮是最后两瓶比较早年份的葡萄酒:1988和1996年,沈先生用林黛玉和张曼玉来形容这两瓶酒的口感,真是非常贴切。1988年的这瓶细瘦优雅,含蓄但不失圆润,非常的骨感,像林黛玉;1996年的却是奔放性感,非常摩登又不失优雅的感觉,像张曼玉。
其实张曼玉又何尝不骨感呢?只是更加凹凸有致、丰满标致罢了。我们常常用骨架来形容葡萄酒,其实就是我说的骨感。一瓶好的葡萄就一定是有非常好的骨架的,我的朋友葡萄酒专家林裕森曾把葡萄酒中的丹宁比喻成一瓶酒的骨架,只有丹宁支撑起很好的骨架,香味、酒精度、甜度等等复杂的变化才会有足够的空间。
张曼玉和林黛玉的骨感不同,自然大家也各有所爱,最后表决,似乎还是喜欢张曼玉的比较多,我和沈先生一样,喜欢林黛玉。最后沈先生拿了一杯酒考我,问我是1996还是1988年的,虽然酒喝到最后味蕾通常会有点失灵,不过我的鼻子一下就闻出了是张曼玉,我想张曼玉身上怕是永远不会有林黛玉的冷香吧?
在“今风古韵”之间,我的味蕾再迷失,我的嗅觉也不会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