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一些外国人流传用三个“D”来概括北京的特色:第一个“D”就是指北京烤鸭(Duck);第二个“D”是指灰尘(Dust);第三个“D”是指外交团(Diplomats)。岁月中的灰尘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而那烤得枣红油亮的鸭子依然穿越时空地飘着香味,今天中外游人到北京必需的两件事是“登长城,吃烤鸭”。砖砌得炉膛里永远不会灰飞烟灭,沉甸甸的烤鸭也积攒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滋味。在果木燃烧的火焰中北京烤鸭鲜明跳动地吸引着食客们的心,被烤得丰满而性感的鸭子公然招摇着食客们的胃。无论心与胃如何地等待,这烤鸭还得拿着劲儿,慢慢地讲讲究就地吃。
和老北京的很多吃食一样,北京烤鸭饱经沧桑变化、却依然是北京人内心的骄傲和味蕾的思念,只有坐在烤鸭店里,一边看着旺旺的炉火、欣赏着烤鸭师父精确的片皮功夫,一边重温着早年间的那些个讲究,品尝着烤鸭味道之外的深厚文化,才算是吃了顿讲究的北京烤鸭。
关于北京烤鸭的种种我可以讲太多,也坚持认为北京烤鸭是北京美食的代表,那些官府菜、满汉全席之类的不过是哗众取宠,总有一天会随着燕翅鲍的消亡而名存实亡。在继续追踪研究的过程中,总是有很多新的发现。
什么样的红葡萄酒更适合搭配北京烤鸭呢?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热爱北京烤鸭、同时又在做葡萄酒的外国朋友,好像答案是一致的:黑比诺(Pinot
冰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种类,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用雷司令酿造的冰酒,更多的酸度可以让人不觉得太甜。国内能买到的冰酒很少,价格都很贵,1个月之前我从意大利返回北京的飞机上居然看到加拿大云岭(Inniskillin),价格是29美元,几乎是在北京能买到价格的1/3,毫不犹豫地买了两瓶,又犹豫再三地买下了最后两瓶,还好没被海关查到。
北京烤鸭的午宴我们喝到的也是一款加拿大的冰酒,Strewn是一个德国人在加拿大做的冰酒品牌,今天中午我喝到的是维岱尔(Vidal)酿造的冰酒,是那种很甜的冰酒,加上冰镇的不够,喝起来更甜了。幸好还有一瓶雷司令的白葡萄酒,果然有几分德国的风格。
选择北京烤鸭店喝冰酒并不是刻意要做餐酒搭配,只是为了方便,但是有好酒和烤鸭,我怎么能放过试试搭配呢?餐酒搭配是葡萄酒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讲就是一个化学反应,方法也很简单,食物在嘴里,喝一口酒,一起咀嚼,能够让酒和餐的味道都变得更好,就是一个好的搭配,有些酒喝起来很平凡,和餐搭配却会有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
这款冰酒还是无法和北京烤鸭搭在一起,和最后的八宝饭搭配在一起倒是非常好的甜品,不过对于这样的甜品在场的女士都望而却步了,在吃了这样肥美的烤鸭之后,再让他们吃甜品喝甜酒,在这个减肥年代的确是件可怕的事情。
细长的冰酒瓶子和杯子成为了前景,北京烤鸭成了这顿午餐的背景,最后我转动了转盘拍下了这张照片,在北京烤鸭的探索中,还会有多少葡萄酒成为前面的景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