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仪式化成人礼——已然走向另一个误区

(2007-06-28 19:33:01)
标签:

成人礼

传统文化

青少年

责任意识

分类: 管窥天下
    这两年有关成人礼的话题正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对当今社会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责任心及道德标准下降的问题,成人礼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掘和重视,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仪式强化青少年们的社会和责任意识,同时,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延续和弘扬。愿望总是好的,但是,背负着这样的期望的传统仪式化成人礼却也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成人礼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礼仪,其产生和发展,都是与相应的文化乃至经济社会背景相关的。《礼记·冠义》曰:“冠者,礼之始也。”认为冠礼是礼的始源。冠礼是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即成年礼)演变而来的。我国华夏族后来的成年礼是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至于具体的仪式过程,此处就不详细阐述了。应该说,冠(笄)礼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与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这一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遵循的是礼治秩序,维系社会秩序的规范是礼,一如《礼记·冠义》篇所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而这样的礼治秩序其外在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各种严谨且繁杂的礼仪体系,成人礼就是这个礼仪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与之向对应的,是礼对于人的约束的内在性,即人通过教化而主动地服膺于礼,这种秩序注重内在的修身和克己而非外在的要求或是惩罚,故而仪式化的成人礼可以对行礼者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达到一种有效的约束。而在现今的中国,传统的礼仪体系早已不复存在,今日的中国社会也早已不是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了。这样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成人礼的价值,只是在于观赏而非示范和约束。

    再说说青少年的成人意识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成人意识的核心在于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在于个体对其自身及其所属群体所负责任的自觉和感知,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方面。责任心的形成,是与个人的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过程紧密联系的,取决于个体对其社会角色的认知,取决于个体成长的外在环境。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及社会能否提供必要的责任需要,以促使个体产生责任的认知和内驱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当前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成长缺乏挫折教育,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社会缺乏足够的正确引导等因素,青少年的责任需要被忽视了。试想对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自小就根本没有接受到什么是责任和该如何承担责任的教育,当责任真的来临的时候,又如何去承受呢?所以,对于青少年的责任意识的塑造,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远不是一个仪式化的成人礼可以承担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成人礼,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复古或是传统,宽袍大袖、加冠束发、行礼拜祭,看似神圣、庄严,其实更多的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当然,如果从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样完整的复制和再现传统的仪式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也仅限与此了。寄望于传统仪式化的成人礼能够支撑起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的成人和责任意识,只是一种奢望而已。如果出于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角度考虑而推广成人礼,那推广的则不应该是传统仪式化的成人礼,而应该积极的思考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方式。庄严的升旗宣誓、重走一段长征路、体验一次贫困山区的生活等方式相信会给一个即将成年的年轻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能让他们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而不仅是记住了那一身华丽的装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