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加盟查尔顿,孙祥加盟埃因霍恩,加之去年底董方卓回归曼联等等,一时间,中国球员又迎来了留洋的高潮。在孙继海、李铁们日益沉寂之后,广大的中国足球媒体们也重新找到了兴奋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吹捧,就像他们当年吹捧孙继海、李铁们一样,而现在呢?
孙继海在曼城曾一度是主力球员,因为表现出色而被作为留洋球员的典范,而从上个赛季开始,随着球队不断招兵买马,而他因为自身的伤病和能力等原因,无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在国家队,都已沦为替补。
李铁,加盟埃弗顿之初表现还不错,一度也是主力球员,但是因为技术粗糙、特点单一,逐渐被竞争所淘汰下来,长期处于踢不上球的状态,在国家队也已成为边缘人物。
还有早已淡出我们视线的杨晨,在加盟法兰克福的首个赛季,出场23次,入球8个,为球队的保级立下汗马功劳,而随着法兰克福的降级,他也迅速走向沉沦。
至于其他人,就不一一例举了,因为谁都好不到哪去,邵佳一在越来越成为替补。至于董方卓,如果只是个把板凳坐穿的角色,那即使能留在曼联,那又有多大意义呢?别拿那个最佳射手意淫了,比乙是什么档次大家心里都清楚,谢晖还差点拿过德乙的最佳射手呢,怎么在亚琛、菲尔特都混不下去了呢?
在球场上,球员的能力永远是最根本的。由于中国足球培养体制的原因,加之缺乏一个健康良好的联赛氛围,中国球员在能力上往往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先天不足。一如孙继海虽然全面但是特点不突出,攻守均衡却非兼备;李铁虽然能跑能抢但是技术太糙;邵佳一的定位球和进攻虽然有时让人为之一亮,但却受制于孱弱的防守。而他们在出国时技术特征和足球意识都基本定型,虽然出国对于他们的临场发挥和信心提升等会有所帮助,但是要想在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实在很难。对于最终靠实力说话的足球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力的缺乏最终必将导致被淘汰。
在能力之外,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成功的留洋,一方面,需要能够适时调整自身定位,适应新的环境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敢于面对竞争、努力提升自己的上进心。对于中国球员来说,留洋绝不只是意味着荣耀,而更意味着压力和艰辛。无论能力和声誉,中国球员在欧洲球队的教练、球迷眼中,并无多少优势,而在西行之后,首先将遇到语言、适应环境等客观的困难,能否尽快的转变角色,适应新的环境,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同时,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能否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表现,是决定了球员走向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球员而言,因为长期淫浸在中国足球这样恶劣的氛围里,自身也难免带有中国足球的劣根性,一如骄傲自大、不思进取。比如杨晨,其实出国前他在北京国安队并非绝对主力,甚至一度因状态等原因几乎沦为边缘人物。起初并不怎么为人看好,但这反而激发了他的进取心,在加盟法兰克福就成为了球队在德甲的最佳射手,在国家队也成为了领军人物。而在获得了这样的地位之后,他似乎就已经满足了,他的进取心似乎也如同进球一样就渐渐消失了,表现一年不如一年,直至回归中超,远离国家队,而在深圳甚至连前锋都踢不上,改打了后腰,更可是视为这一心态的继续,因为即使在中超,他甚至已经不敢也不想去竞争一个前锋的位置了,这的确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部分中国的体育媒体们,吹捧和意淫堪称两大法宝。对于留洋的球员,任何一点小小的发挥都可以被无限扩大,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什么某某在比赛中策动了一个进球,其实那只是一脚和进球根本没有直接关系的传递;说什么谁谁又有多好的表现,其实那只是在队内分组训练中并无多大价值的进球。这样的舆论氛围,就像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一样,带来的,最终只能是伤害。
除此之外,还有些原因,比如国家队对留洋球员的征调等等,在特定的时间里也可能对球员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一片叫好声中,中国球员们又踏上了留洋的道路。对他们,我并没有抱多少希望,一如对现在的中国足球。如果非要说句期望,我想说,希望,在他们回来的时候,不要太过落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