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这个可以发 |
杨倩的故事,以前讲过一次,内容涉及钩子鞋,还有西海岸。但无论哪个梗,我都极力维护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错。
错的是籍梗加害杨倩的人。好在不单我,很多人都在维护她,使加害变得无力,也使是非得到明辨。中国人最喜欢做是非题,不得不说,在杨倩这儿,大家都是好学生。也因此,能共襄义举,与有荣焉。
而关于杨倩的是非题,离结束尚早。这不,清华的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公布了,15人里,杨倩卓然其中。
网议的选择,以我所见,大家依然是好学生,都在挤兑清华,继续明辨是非。但于杨倩,虽然鲜有,但终于免不了还是受了牵连,甚至有了逼让的压力。这是继钩子鞋、西海岸之后,杨倩面临的新一波奖学金风波。不同的是,前边的加害者是个体,现在的加害者换成了清华——她的母校。
这个变更,使杨倩进退维谷,陷入两难。推让吧,母校的面子往哪放;接受吧,甚至不言语一声吧,都无异于接近社死了。那就下个大棋——最终没有选上总算一个合适的交代吧,但受伤的还不是杨倩——杨倩落选清华奖学金啦。所以我说,这是杨倩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无辜但有辙,无辜就有望洗脱。无辜又没辙,那就是无辜的二次方了。
加害有主观故意之嫌,所以说清华加害杨倩有点过。但从结果看,这份八竿子打不着的祸从天降,平白无故而陷于苦恼的无辜,都证实了伤害的确定性和杀伤力。从这点上说,清华也不冤。当然,清华此举,在加害了杨倩的同时,也把自己架到了火上。大呼活该的同时,大概却没人去想,关于奖学金的规则设定,是不是整个事件的元凶。
奖学金不是助学金,杨倩到底缺不缺那一万五千块,不是问题的焦点。杨倩省出来的这笔钱,也跟其他需要这笔钱的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讨论奖学金规则的前提。
我不清楚杨倩的学业成绩,可能很好,可能一般,也可能很差。如果说好,能不能好到跻身全校15名候选之中,肯定需要打个问号。而反推之,如果杨倩没有奥运金牌的加持,会不会依然出现在名单里,就更容易看明白。这一通猜测是说,清华在公布奖学金名单的同时,应该把候选人的学业成绩也标明出来,供大家考评。
我相信,这一步,清华应该是做到了,否则公示就失去了起码的意义。所以,杨倩作为奖学金候选者的说明,就成了重点。虽然我没能看到公示,但我尤其关注的是,在她的获选理由里,是不是包含了奥运金牌的荣誉。如果包含,那就说明清华的奖学金规则里,的确存在着这种加持条款,体育成绩、为校争光都在奖学之列。如果没有包含,那就是临时起意,任性添加,破坏了奖学金规则。
这个好分辨,拿规则对说明,一目了然。若如前者所料,最后的问题,就是规则设立的合理与否了。
这是一个需要较真儿的思辨过程——体育成绩应不应该算作学习成绩的一部分?我是这么想的:第一,专业的竞技射击固然可以归为广义上的体育,但于学校体育乃至学业的狭义概念,还是有相当的差别;第二,体育成绩的优劣比较,还存在着一个公平的前提,即在资源公平和参与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对体育成绩进行比较。显然,杨倩的射击运动,具有国家级的垄断保障,不仅成本巨大,而且远远超出了一般学校体育的概念。严苛的选拨制度,又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别说参加各种选拔,就连摸摸枪,恐怕也是她的同学不可企及的愿望。所以,把奥运赛场上的成就,纳入学校体育的成绩,对于他人是不公平的;第三,对体育成绩的评价,还应建立在综合学业和综合表现的基础之上。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育对其他学业的冲击。像杨倩这样的特长学生,为奥运影响甚至中断学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仅从她奥运归来又参加全运会来看,她的专业运动员身份,已经极大地冲击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这还不包括,杨倩进入清华本身,就是以射击成绩而非高考成绩的特招待遇实现的。所以,囫囵地把她的射击成就与常识里的体育成绩混为一谈,显然是不科学的。
这么看一过,奖学金的规则制定,起码在前提上就有了一个可以廓清的原则,即:特殊学生如杨倩者,因其入校的特殊性,以及在校学习及行为的特殊性,不应纳入奖学金的评选范围。如果需要,清华完全可以特事特办,以校规的名义,单独设立学生特殊贡献的奖励制度。这样择干净之后,对杨倩,对其他学生,都是好事。
我不知道,清华此回的奖学金候选答辩环节会是什么样子。但包括我的分析在内,这些对于杨倩本人,客观上都造成了二次伤害。也所以,如果这起奖学金风波没有波及对于奖学金制度的反思和拷问,那么杨倩就是白白地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