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这个可以发 |
中国最不阳刚的人,应该算太监吧。阉割去势,一刀斩断是非根,本意不是怕后宫起火,而是要在皇宫禁苑之内,营造一派温顺听话的美好氛围。
但尖着嗓子说话,也只是假象,蒙蔽了不懂科学的皇帝。历来的阉党,一边温顺着,一边却成了阴谋祸乱的代言。宫苑不靖,从来都少不了太监的参与。按说皇帝们向爱学习,乱纲坏国如魏忠贤者一箩筐,你说他们就没点儿警惕总结点教训什么的?我想也不是。他们只是在阉党祸乱、诸侯纷争和匪盗丛生中间,相较取其轻罢了。毕竟,亡国于太监之手的典故,在他们的统计里,可以忽略不计。
何况,正史里的好太监,也能罗列不少。像三宝太监,照史书的记载,已经隐隐有了阳刚之气。更多未名的太监,捐庙供养,吃斋念佛,倒真是与世无争了。
所以,太监,就一直没有离开中国古代史。而太监不除,对于宫禁之外的影响,就不仅止于按例的选拔赛了。俗说的太监文化,就是对立于阳刚之气的内涵之集大成者,也是这两天一直被热议的一大坨坏品质。还好,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这一大坨坏品质,终于没有再一股脑甩锅给女人,而只能留给男人们自况了。
太监文化,给我的印象,就是最不阳刚的文化。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人,貌似温顺乖巧,实则阴暗奸猾,所谓阴坏阴坏的是也。这与统治者的初衷是背离的——他们只要温顺乖巧,但他们不知,温顺乖巧和阴暗奸猾是并蒂之花,良恶相长,没有独取其一的便宜事。
问题就要交给教育部了——以上述阳刚之气消损的原因,让体育老师负责采补阳刚之气,然后中国的男孩子就都有出息了。你告诉我,这是认真的吗?你要是稍微认真点,怎么也得把德育老师也饶上吧。
教育者,本就是育人之道。而以体育老师采补生理上的阳刚,又以精神阉割培养温顺乖巧的所谓好学生——据我所知竟还有鼓励高校里的告密党,专事监督同学,连谈恋爱都要偷拍张榜。这活脱脱的东厂太监行为,怎么可能孕育出所谓的阳刚之气?又怎么可能培育出身具正气、急公好义的栋梁之材?
又说身教重于言教。以家长微信群推诿之风的饱受诟病,以校门为界的只求自保的责任切割,又怎么可能身教出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社会分子?出淤泥而不染,都巴望着人人皆是一品莲花,却从未想到怎么拾掇一下这个大泥塘。然后还要求人家必须再濯清涟而不妖,不许鲜肉,横生阳刚。有点得寸进尺了啊。
鲁迅曾经对梅老板很不忿,我一向是支持的。因为他所不忿者,并非梅本人,而是太监文化对国民性的感染和销蚀。今天再看这不忿,我以为还有新解,即男人扮女人,不但是男人自我放弃社会角色义务的一种,还是对女性自我表达权利的剥夺——自己失了阳刚,还要制定阴柔的标准。这就是太监文化最阴坏的地方——连男人都不敢做了,却甘做其他男人的犬马,看住女人。这个人工制造的东西,真不是人。
而正在热议着阳刚之气的人们,哪一个的身上,敢说没有太监文化隐隐的胎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