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头条里的悲催
(2019-03-11 17:34:55)分类: 这个可以发 |
据说,汪峰与头条擦肩而过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悲催的象征。有人统计,这一故事,多达15次,一说16次。
好消息是,日前,汪峰同志终于一雪前耻,扳回一城。尽管尚缺乏对“头条”概念的准确定义,但既然网民首肯,何不成人之美,大家一起做个顺水人情。何况……这回的头条,还上的是BBC呢。
该头条的标题如下:“Crouching Tiger star’s parents couldn’t say partner’s name”,翻译器直给的译文是:“蹲伏虎星的父母不能说伴侣的名字”。几个意思呢?内文交代,原来是汪峰的妻子章子仪在访谈中透露,爹妈一开始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她说,爹妈当初并不同意她嫁给一个离异带孩子的男人,她因此一度与父母关系很紧张。“他们就不能提到他的名字”——新闻标题就是处于这句关键语。
这么看,汪峰这回的头条,还是沾了妻子的光,成色不足。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在我看,倒是中国的一位国际巨星,圈粉无数,红毯都可以横着走了,却居然在嫁谁的事儿上,还得听命于父母,自己并不能做主。尽管故事最终是个大团圆,但父母干涉女儿婚姻的事实,因为“他们就不能提到他的名字”,而彻底做实了。
所以,尽管终于上了头条,但这头条依旧是悲催的。而在头条之下,这悲催的命运,又不仅于汪峰,而是更多的中国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中国人。
至于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喜欢乃至习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儿女的婚恋,特别是为什么把这喜好最终变成一种权力,虽经数千年沿袭,物非人非,却惟此从未改变其霸道和强势,制造了无数的人间悲剧,这个答案,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之后,直至今天的历史下,尤其值得思考。
新闻归纳了有2万1千多名网友参加的话题讨论,结果主流者,依然认为父母的行为很正常,因为“大多数父母只是想让他们的孩子快乐”,“他们的反对是建立在几十年来对人的观察经验上的。当你考虑到结婚,父母的意见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所以,因为“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伴侣”,所以“不惜制造障碍”。明白了吧——这个讨论的结果,在我看,也仅仅是,中国的儿女,多选择把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牺牲,奉献于父母的强权之下。而章子仪和汪峰,看来又是那不幸中万幸的一对儿,不算悲催了。
看这则新闻的时候,刚好朋友发来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女骇王雪卿,逃避深山,把一栋寒窑装点成童话世界,又把自己装点成西方油画里的主人公,自拍自赏,人生洗脱铅华。视频很美,故事很美,但我更在意的细节,是女孩逃进深山的原因。那也是一个悲催的故事——女孩本有一个相恋的男孩,但因为对方家长的反对,他们只能分手。当然,故事的结局已接近诗意,但这诗意里,又有几分永逝我爱的凄凉。我倒是希望,女孩和男孩相亲相爱,没有父母的阻挠,或者冲破父母的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换取这非人的劳什子的所谓山林诗意。
如果没有“老无可依”,也就没有把自己“埋在春天里”。我猜,汪峰当初要唱的,本应该是这个。奈何世间多悲催,一帮毫无抵抗的中国儿女,既然舍得青春期里最纯粹的爱,也就活该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了。
两会上有人提出,非婚生子女应该享受户籍待遇等平等,对此,我是一百个赞同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父母里,尚有敢于挑战父母权威、追求自我幸福的一群。这样的人,当然值得祝福,他们的子女,当然也值得祝福。